回覆列表
-
1 # chb58915634
-
2 # 使用者8045952563891
在民間傳說中,麒麟與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也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說孔子降生的當天晚上,有麒麟降臨的孔府闕里人家,並吐玉書,上有“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字樣。既告眾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孫,雖未居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堪稱“素王”。
孔子家人將一彩繡系在職角上,以示謝意。周敬王末年時,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時,竟挖出了那條當初繫於麟角的彩繡。以後,人們又引申出玉書三卷,孔子精讀後成為聖人。至今,在文廟、學宮中還以《麟吐玉書》為裝飾,以示祥瑞降臨,聖賢誕生。
孔子生活的時代,“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崩樂壞,社會動盪不安。傳說麒麟見於郊野,為人所賤,孔子喟嘆麒麟“出非其時”,標誌著世界的日暮途窮和哲人的窮困,所寫《春秋》於此絕筆,故《春秋》又別稱“麟史”、“麟經”。
麒麟,在傳說中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比如,說其性溫善,不覆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因而被稱為“仁寵”。西涼武昭王《麒麟頌》曰:“一角圓蹄,行中規矩,遊必擇地,翔而後處,不蹈陷阱,不罹羅罟。”《宋書·符瑞志》曰:“含仁而戴義,不飲池,不入坑阱,不行羅網。”
《說苑》亦有:“含仁懷義,音中律呂,行步中規,折旋中矩,擇土而後踐,位平然而後處,不群居,不旅行,紛兮其質文也,幽問循循如也。”的記載。體現了麒麟仁厚君子的謙謙風度。麒麟崇拜之所以能在發展傳承中被廣大民眾和統治階級所接受,正是因為這種“仁寵”所具備的品質正符合幾千年來中國的禮教和儒家風範
傳說孔子出生時,有麒麟來庭,口銜玉書,稱之為素王。何謂素王?大意就是無冕之王吧。當然,這也是後來麒麟送子、麒麟兒的來由,比喻生得才華前途不可限量的孩子。
孔子一生推行仁義,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去世之前,聽說魯哀公西狩獲麟,不由悲從中來。既為麒麟的遭遇神傷,又睹物思己,悲天憫人。他寫道:“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於是就此罷筆《春秋》。一兩年後,孔子帶著“吾道窮矣”的感慨離世而去……。故麒麟之降世,為龍子,為王者。故孔子之行道,為天道,為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