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導平日性情謙和寬厚,心有惻隱仁愛之心,故能忍讓、調劑各方面矛盾,基本上做到和睦共處。其為政基本點就是收攬一批北方計程車族作骨幹,聯絡南方士族作輔助,自己作為南北士族的首領;在自己上面,安置一個皇帝。但是由於北方士族與南方士族之間、王氏與司馬氏之間都存在著矛盾,不能調劑這些矛盾使之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就不可能建立東晉朝。王導一生的事業就是調劑這些矛盾,因而造成偏安江左的局面。這個局面也是王導和晉元帝所專注和希冀的。
王導實行的“僑寄法”,成為安置了流亡士族、緩和南北士族矛盾的重要措施。同時,對於一些地廣人稀、荒涼貧瘠的地區,也起了一定的開墾繁殖、發展經濟的作用。
據《世說新語》記載:他晚年,完全不理政務,只是簽字畫押。自己感嘆道:“人們說我糊塗,但後人會懷念我這種糊塗的。”(實為執行其安撫士族、緩和與長江上下游勢力矛盾的舉措) 王導十分熱愛書法。他在東遷之時,把一張法帖縫入袖中,誓言“貼在人在,貼亡人亡”,足見其對書法之熱愛。他常教誨家族中人要尊重書法,他的堂侄“書聖”王羲之,堂侄孫王獻之,孫王珣、王珉,都是一代書法家。
王導傳世的書法作品有《省示帖》(《淳化閣帖》所錄七行殘字)和《改朔帖》,其中《改朔帖》是今草發展中的佳作之一。
唐竇臮《述書賦》評他的書法:“將以潤色前範,遺芳後車,風稜載蓄,高利有餘。”
張懷瓘《書斷》將王導的行書及草書列為“能品”,並稱“導行草兼妙,然疏柯迥擢,寡葉危陰,雖賢有餘,而才不足。元、明二帝並工書,皆推難於茂弘。王愔雲:‘王導行、草見貴當世。’”。又在《書估》列其書法為第三等。 王導有文集十一卷。《全晉文》又收錄有《轉陳耽謝鸞教》、《祭衛玠教》、《求別駕教》、《表》、《上疏論諡法》、《上疏請自貶》、《請建立國史疏》、《上疏請修學校》、《議復肉刑》、《議追贈周札》、《重議周札贈諡》、《請原羊聃啟》、《遷丹陽太守上箋》、《與賀循書論虞廟》、《又與賀循書問即位告廟》、《答荀松書》、《答陶侃書》、《遺王含書》、《與從子允之書》、《書》、《麈尾銘》。
王導平日性情謙和寬厚,心有惻隱仁愛之心,故能忍讓、調劑各方面矛盾,基本上做到和睦共處。其為政基本點就是收攬一批北方計程車族作骨幹,聯絡南方士族作輔助,自己作為南北士族的首領;在自己上面,安置一個皇帝。但是由於北方士族與南方士族之間、王氏與司馬氏之間都存在著矛盾,不能調劑這些矛盾使之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就不可能建立東晉朝。王導一生的事業就是調劑這些矛盾,因而造成偏安江左的局面。這個局面也是王導和晉元帝所專注和希冀的。
王導實行的“僑寄法”,成為安置了流亡士族、緩和南北士族矛盾的重要措施。同時,對於一些地廣人稀、荒涼貧瘠的地區,也起了一定的開墾繁殖、發展經濟的作用。
據《世說新語》記載:他晚年,完全不理政務,只是簽字畫押。自己感嘆道:“人們說我糊塗,但後人會懷念我這種糊塗的。”(實為執行其安撫士族、緩和與長江上下游勢力矛盾的舉措) 王導十分熱愛書法。他在東遷之時,把一張法帖縫入袖中,誓言“貼在人在,貼亡人亡”,足見其對書法之熱愛。他常教誨家族中人要尊重書法,他的堂侄“書聖”王羲之,堂侄孫王獻之,孫王珣、王珉,都是一代書法家。
王導傳世的書法作品有《省示帖》(《淳化閣帖》所錄七行殘字)和《改朔帖》,其中《改朔帖》是今草發展中的佳作之一。
唐竇臮《述書賦》評他的書法:“將以潤色前範,遺芳後車,風稜載蓄,高利有餘。”
張懷瓘《書斷》將王導的行書及草書列為“能品”,並稱“導行草兼妙,然疏柯迥擢,寡葉危陰,雖賢有餘,而才不足。元、明二帝並工書,皆推難於茂弘。王愔雲:‘王導行、草見貴當世。’”。又在《書估》列其書法為第三等。 王導有文集十一卷。《全晉文》又收錄有《轉陳耽謝鸞教》、《祭衛玠教》、《求別駕教》、《表》、《上疏論諡法》、《上疏請自貶》、《請建立國史疏》、《上疏請修學校》、《議復肉刑》、《議追贈周札》、《重議周札贈諡》、《請原羊聃啟》、《遷丹陽太守上箋》、《與賀循書論虞廟》、《又與賀循書問即位告廟》、《答荀松書》、《答陶侃書》、《遺王含書》、《與從子允之書》、《書》、《麈尾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