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你一起育兒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要根據你家孩子的情況來看。

    1.剛接觸繪本

    就像得到一個新玩具一樣,孩子想玩但是還不太會玩,還找不到樂趣。因此需要家長根據孩子平時的樂趣,提出一些跟繪本上相關的話題來引導孩子怎麼去享受這個繪本。

    2.已經接觸許久了。

    這種情況下要看孩子的性格:

    孩子比較不善言語的話就應該由家長多引導話題,引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能夠多開口說話,多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孩子語言發育比較好,平時話比較多。這種情況下家長象徵性地提問下就可以,因為孩子本身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一直冒出來問家長。我認為這種時候家長除了回答孩子的問題以外還可以注意孩子說出來的話是否有語病,可以選擇性做一些糾正。

    我家孩子剛三週,是屬於話多的型別,平時喜歡聽書,所以會說很多比較高階的詞彙,一看到繪本就開始講故事,還會用到好多新詞。我就負責認真聽,偶爾糾正一下下。

  • 2 # 曉希望讀書會

    日本最久負盛名的圖畫書推廣人松居直老先生曾說過:從頭到尾一直不停地為孩子讀故事是親子共讀的基本原則。

    給孩子讀故事的時候能夠做到不提問題是最好的,這能夠讓孩子安靜地、不受任何干擾地聽完一個故事。但是許多父母和老師在這點上都做不到,總是提很多問題,一個故事本來可以5分鐘讀完,結果問來問去10分鐘還沒結束。

    我們總是不能體會孩子的感受,一個人在聽故事的時候還要接受很多的盤問,試想一下,作為成人,如果我們在看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時候愛人一直在身邊問你這個那個,你煩不煩?想不想發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啊!

    當然,我很理解給孩子讀故事時我們老忍不住提問題的心理:擔心孩子不懂不理解唄!但是,在讀故事尤其是第一遍讀一個故事的時候,在孩子還不知道故事完整情節的時候,怎麼會有深刻的理解呢!

    美國最權威的兒童閱讀推廣書籍《朗讀手冊》中明確指出,效果最好的讀故事方式是:讀故事前成人和孩子簡單交流,引出故事後中間一直讀完整個故事,故事結束後可以做深入一點的交流討論。其實對於小一點的孩子來說,最後的交流討論也是可以不進行的,因為她們還沒有這樣的能力。她們喜歡反覆聽一個故事,在反覆的過程中就一點點理解裡面的內容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釣魚4怎麼切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