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還是有的,只是幾乎不可能罷了。桂平,別稱“潯州”,省內重點示範性高中“潯州高中”就是以此命名。而且你還發現,桂平處在北方向流下來的黔江和西方向流過來的鬱江兩江交匯處形成一條“潯江”。你就會發現,桂平和“潯”這個字挺有淵源的。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始建桂平縣。自南梁至清末,桂平縣城一直是潯州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地。而桂平市這個名稱的得來也有一段歷史。
早在秦代時期,秦始皇就重視南越這邊的管理,設定了桂林郡。桂林郡管轄下有十二個縣(這個縣不是現在的縣,行政劃分不一樣的),其中的布山縣在(今桂平市),阿林縣(縣治在今桂平東南一帶)的縣治所在今桂平,此為桂平境內建縣之始。南越國(公元前203年)時候,布山縣作為桂林郡郡治所在地,
此後的漢代三國魏晉時期,布山縣的行政地位仍未改變。到了南朝(公元502年)南方的梁朝從原鬱林郡的布山縣分置一部分出去設立桂平縣和鬱林縣,布山縣、阿林縣仍隸屬鬱林郡,桂平縣隸屬桂平郡,鬱林郡郡治設在鬱林縣,桂平郡治設在桂平縣(今西山大窩坪,即功德山莊附近),“桂平”之稱,始於此時;
唐貞觀七年(633年)置,因地處潯江水涯之地,故以“潯”名。轄桂平、大賓、陵江三縣。貞觀十二年(638年)廢州,長壽元年(692)復置,天寶元年(742年)改稱潯江郡,乾元元年(758年)複名潯州
五代:潯州管轄桂平和皇化;宋代時候,先是廢除桂平縣併入貴縣再重新設定桂平縣;元代設定潯州路,轄桂平平南兩縣;明代設定潯州府管轄桂平平南貴港。而到了清朝,潯州府管轄桂平平南貴港武宣。民國時設定潯州行政區,新中國解放後桂平歸屬梧州專區,1951年歸屬容縣專區,1958年屬玉林專區,直到1994年桂平撤縣改市後1996年貴港市成立才歸屬貴港管理到現在,當然這只是代管而已,以後桂平有可能會獨立出來。
說了這麼多,說明桂平以前的命名多帶有“潯”字,但是,很可惜,以前桂平處於歷史所稱的“南蠻之地”,除了洪秀全的“金田起義”聞名中外,其它歷史似乎難以人們記得桂平這個地方,更別說改來改去的名字了,所以說桂平改名潯州幾乎是難以接受的,再說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桂平市這個名稱逐漸被人們所熟知,再改名“潯州”,就是多此一舉,有害無益。
希望還是有的,只是幾乎不可能罷了。桂平,別稱“潯州”,省內重點示範性高中“潯州高中”就是以此命名。而且你還發現,桂平處在北方向流下來的黔江和西方向流過來的鬱江兩江交匯處形成一條“潯江”。你就會發現,桂平和“潯”這個字挺有淵源的。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始建桂平縣。自南梁至清末,桂平縣城一直是潯州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地。而桂平市這個名稱的得來也有一段歷史。
早在秦代時期,秦始皇就重視南越這邊的管理,設定了桂林郡。桂林郡管轄下有十二個縣(這個縣不是現在的縣,行政劃分不一樣的),其中的布山縣在(今桂平市),阿林縣(縣治在今桂平東南一帶)的縣治所在今桂平,此為桂平境內建縣之始。南越國(公元前203年)時候,布山縣作為桂林郡郡治所在地,
此後的漢代三國魏晉時期,布山縣的行政地位仍未改變。到了南朝(公元502年)南方的梁朝從原鬱林郡的布山縣分置一部分出去設立桂平縣和鬱林縣,布山縣、阿林縣仍隸屬鬱林郡,桂平縣隸屬桂平郡,鬱林郡郡治設在鬱林縣,桂平郡治設在桂平縣(今西山大窩坪,即功德山莊附近),“桂平”之稱,始於此時;
唐貞觀七年(633年)置,因地處潯江水涯之地,故以“潯”名。轄桂平、大賓、陵江三縣。貞觀十二年(638年)廢州,長壽元年(692)復置,天寶元年(742年)改稱潯江郡,乾元元年(758年)複名潯州
五代:潯州管轄桂平和皇化;宋代時候,先是廢除桂平縣併入貴縣再重新設定桂平縣;元代設定潯州路,轄桂平平南兩縣;明代設定潯州府管轄桂平平南貴港。而到了清朝,潯州府管轄桂平平南貴港武宣。民國時設定潯州行政區,新中國解放後桂平歸屬梧州專區,1951年歸屬容縣專區,1958年屬玉林專區,直到1994年桂平撤縣改市後1996年貴港市成立才歸屬貴港管理到現在,當然這只是代管而已,以後桂平有可能會獨立出來。
說了這麼多,說明桂平以前的命名多帶有“潯”字,但是,很可惜,以前桂平處於歷史所稱的“南蠻之地”,除了洪秀全的“金田起義”聞名中外,其它歷史似乎難以人們記得桂平這個地方,更別說改來改去的名字了,所以說桂平改名潯州幾乎是難以接受的,再說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桂平市這個名稱逐漸被人們所熟知,再改名“潯州”,就是多此一舉,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