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塞上老山羊
-
2 # 江湖小曉生
雍正家族和胤祥家族的關係,告訴我們,管好自己這一代就好了,子孫後代的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你也操心不來。
雍正和胤祥雖然不是一母同胞,卻比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還要親。雍正做了皇帝以後,立馬提拔這位十三弟位總理王大臣,也就是常務副皇帝,地位權力僅次於雍正,是清帝國正兒八經的二把手。
兩個人從奪嫡的時候就開始並肩戰鬥,胤祥總是出來給雍正擋子彈,雍正自然是很感激胤祥,所以給了他鐵帽子王的特權,允許他的親王爵位世襲罔替。也正是因為這個鐵帽子王的特權,使得兩家人的關係,在後世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一、乾隆上臺後,就開始收拾胤祥的幾個兒子了。按理說父親的關係不錯,大家又是堂兄弟,關係應該差不到哪兒去。可乾隆是誰?大老闆啊!大老闆眼皮子底下,那是容不下沙子的!
大老闆最擔心的,就是有人把他的公司股權給弄走了,因此他時刻都要提防著這種事情的發生。而胤祥的幾個娃,偏偏還就撞在了槍口上。
前太子胤礽的兒子理親王弘皙,估摸著覺得皇位應該是他們家的,所以開始拉幫結派,打算把乾隆拉下臺。
結果這事兒被乾隆給發現了,在宗人府的一番盤問之下,允祿、弘昇、弘昌、弘晈等人全都浮出了水面。好傢伙,還組成了一個宗室聯盟。
這裡面允祿是康熙的第十六子,弘昇是康熙第五子胤祺的兒子,此外弘昌和弘晈,就全都是胤祥的兒子了。
允祿和弘昇倒是無傷大雅,這兩位本來就沒什麼權力,無非是發發牢騷。可是胤祥當年是常務副皇帝,他的兒子影響力是不小的,所以他們倆參與其中,那這件事就可大可小了。
為此弘昌被革除了貝勒的頭銜,圈禁在家。而弘晈雖說保住了寧郡王的爵位,但是也對政治感到害怕了,從此就開始在家專心養菊花。你別說他還真養出了名堂來,他的菊花,天下人爭相購買都不可得。
那麼為啥這倆傻孩子偏偏要跟乾隆作對呢?其實這事兒還要問問雍正老爺子。胤祥一共有9個兒子,其中長大成人的只有3人,分別是老大弘昌、老四弘晈和老七弘曉。
雍正八年,胤祥去世的時候,雍正偏偏讓老七弘曉繼承了怡親王的爵位,他的倆哥哥只能乾瞪眼,你說人家著急不?這才有了後來他們跟弘皙合謀的事情。
二、祺祥政變,胤祥的五世孫載垣被逼自盡。胤祥的兒子弘曉倒是個老實巴交的人,所以乾隆也沒拿他怎樣,依舊讓他繼續擔任怡親王。就這麼傳了幾代,一直到了胤祥的五世孫載垣時期,又出問題了。
那個時候正值咸豐皇帝時期,載垣還是很受重用的,曾擔任領侍衛內大臣,屬於咸豐皇帝的親信。這麼一來雍正的四世孫,和胤祥的五世孫,再次緊密地走到了一起。
本來事情沒什麼問題,咸豐帝臨終前,還將載垣立為顧命大臣,和其他7位大臣合稱為顧命八大臣。
可是咸豐死了以後,慈禧、慈安包括恭親王奕訢,在京城發動了政變。他們逮捕了顧命八大臣,奪取了朝中大權。
其中顧命八大臣之首的肅順,被拖出去斬了。至於載垣,也沒落著好處,被逼著在家自盡了。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
慈禧太后是比較噁心的,當時怡親王的爵位,一直都是由弘曉這一脈傳承下來的。一直傳到了載垣這一代,載垣死了,應該讓他的兒子繼承爵位才對。
可是慈禧太后為了表示對載垣的懲罰,居然取消了他們這一脈承襲爵位的資格。也就是說第二代怡親王弘曉這一脈所有的子孫後代,都沒有資格承襲怡親王的爵位。
那麼慈禧找來了誰承襲怡親王爵位呢?原來是當年被乾隆收拾的寧郡王弘晈的四世孫載敦承襲了怡親王的爵位。
這等於是天上掉了個大餡餅有沒有?怡親王是鐵帽子王,可以世襲罔替,永不降級。而寧郡王這一脈,傳到載敦這兒,已經只剩下個寂寞了。
不過這麼一來,弘曉家族和弘晈家族兩大派系,從此也就結仇了。畢竟傳了這麼幾代下來,大家都有很多人。原來弘曉家族的人高高在上,瞧不起弘晈家族的人,現在反了過來。
結合雍正和胤祥家族的關係,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事情,這事兒真的就那麼玄乎嗎?胤祥能想到自己的兒子會聯合其他人跟雍正的兒子鬥嗎?估計想不到吧?胤祥又能想到自己的五世孫,被雍正的四世孫的老婆給逼死嗎?可能也想不到吧?
所以說啊,兒孫自有兒孫福,老祖宗的這句話,一點毛病都沒有。雍正和胤祥,能把自己這一輩子給過好了,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對於子孫的事情,他們管不了。
同樣的道理,只要你覺得你的生活很好,那你完全可以留在北上廣深,順帶著給子孫謀個福利有啥不行的呢?但是如果你在北上廣深活得很憋屈,自己過得不像個人,就是為了給子孫謀福利,那我看你還是趁早離開吧,為啥?因為不值得。
你覺得你的一生一點都不重要,是吧?只有子孫的人生才是人生嗎?其實你只活了你自己這一生,子孫的人生,說到底跟你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總結:胤祥似乎忘了為自己而活。胤祥在康熙朝,被打壓了十幾年時間。由於總給雍正擋子彈,所以他遍體鱗傷。等到雍正上臺以後,開始大力重用胤祥。
胤祥很感動啊,從幽禁之人,成為了常務副皇帝,那還不發了瘋似地幹活嘛!結果僅僅8年時間,就把自己給幹趴下了。
再回首時,胤祥忽然發現,自己沒有真正為自己而活過。他人生中唯一的價值,或許就是透過給雍正賣命,給子孫贏得了鐵帽子王的世襲特權。
參考資料:《清史稿》
回覆列表
很簡單!雍正皇帝和兄弟“老十三”允祥的關係為甚是“老鐵”?是因為允祥站對了隊!乾隆皇帝為甚和允祥的長子弘昌反目成仇?是因為弘昌站錯了隊!
允祥不遺餘力的極力支援四哥胤禛登上帝位,換來的是一頂“鐵帽子王”和親媽死後的極大尊榮。
存在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前後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這八位是打江山時,憑著戰功得以封爵的皇室宗親。後四位是屬於恩封,即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鐵帽子王”的“含金量”極高,“世襲罔替”不說,還可配享太廟。允祥不但給子孫後代“掙”了個“親王”的鐵帽子,還附帶一個“郡王”,這個“郡王”可以由允祥隨意指定兒子來“當”。由此可見,胤禛和允祥二人的關係多“鐵”?也說明了雍正皇帝對允祥的極大恩寵。
但是,雍正皇帝最大的恩寵還是為允祥的親媽“破格”追封。
允祥的親媽章佳氏,出身低微,由宮女上位,因育有一子二女,死後才被康熙皇帝追封為“敏妃”。
雍正皇帝一登“大寶”,就追封允祥的親媽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皇貴妃”,說白了就是“副後”,章佳氏由“妃”越過“貴妃”,晉升“皇貴妃”,並由“妃園寢”遷入康熙皇帝的“景陵”,與康熙皇帝合葬,這才是雍正皇帝給予允祥的最大的恩榮。雖然後來軍閥孫殿英挖了康熙皇帝的景陵,允祥之母的靈魂受到驚擾,那是後話。
至於題主所說的允祥的後代和雍正皇帝的後代乾隆皇帝反目成仇,其實就是專指弘昌。
其實啊!弘昌早在其父允祥活著時就被雍正皇帝“圈禁”。雍正是這樣解釋:“秉性愚蠢,向來不知率教,伊父怡親王奏請圈禁在家”。允祥死後,雍正皇帝心中不忍,將其釋放。乾隆皇帝繼位後,晉封其為貝勒。
然而弘昌想效法其父允祥,結果與了“弘晳逆案”。這一重大政治事件發生於乾隆四年,是清朝皇室內部、為爭奪皇位而發生的一起政治奪權事件。結果,弘昌被革去貝勒爵位,徹底賦閒在家。要不是乾隆念及允祥和其父雍正皇帝的關係,估計最輕,也得賜弘昌個“自裁”。
至於允祥的其他後代們,生老病死與雍正皇帝的後代乾隆帝毫無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