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軒剪映—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

    有多少人,是因著這首詩,知道了初唐間有一位詩人叫陳子昂;又有多少人,因著這首詩,感到靈魂深處名為“孤獨”的心絃被輕輕撥動。

    1300多年的歲月汩汩流過,悠悠天地間,一個孤獨者的身影,被時光暈染得愈加分明!

    先覺者的吶喊

    蔣勳在《孤獨六講》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在美學之中,留下的符號總是一個一個出走的孤獨者、失敗者。

    陳子昂的一生,是孤獨的一生。

    對朝廷忠心拳拳而見疑,武則天對他隔膜,上司與他不合,而“時人莫之知也”。

    英年早逝,又死於非命,他正如好友盧藏用所說的:“才可兼濟,屈而不伸;行通神明,困於庸塵”。

    陳子昂生在唐高宗、武則時期的所謂盛世,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少年時的陳子昂,以祖父、父親為榜樣,尚豪重俠,如他在自己詩作裡所寫的:

    少學縱橫術,遊楚復遊燕。

    棲遑長委命,富貴未知天。

    ——《贈嚴倉曹乞推命錄》

    陳子昂18歲那年,因與人起了爭執,陳子昂一時失手傷人,差點便要鋃鐺入獄,身陷囹圄。

    經過這番教訓,陳子昂從此斷絕了與以往朋友的來往,潛心念書。

    公元679年,深感於“不為人知”的陳子昂,一路出三峽,北上長安,進入了當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

    在次年,他便參加了科舉考試,卻落第而歸。

    不甘就此沉淪的陳子昂,從此更加研讀書本,“數年之間,經史百家,罔不賅覽。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風骨”。

    公元682年,學有所成的陳子昂,再次入京應試,卻仍是失敗而歸。

    鬱憤之際,一天,他在長安街上游逛,看到一位老者正在叫賣胡琴。

    老人索價百萬,許多人圍觀,卻沒有一個人敢開口詢問。

    陳子昂擠進人群,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把胡琴,還告訴周圍的人,明天他會在長安宣陽裡宴會豪貴,為大家撫琴,請務必賞光。

    第二天很快到了,就在人們都在等待琴聲響起的時刻,陳子昂卻一把抓起胡琴砸成了兩半。

    眾人都目瞪口呆,陳子昂卻在這時緩緩道:

    “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樂,豈宜留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屁股針”越來越少見是怎麼回事?是被淘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