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解讀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戰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1.袁術反覆無信,既是答應給呂布糧草及馬匹等物資,事後卻又反悔,其所以敗,敗在人品。呂布亦是無信之輩,見利而忘義,真是強盜遇上柺子手。幸好有陳宮之謀阻止了呂布的盲動,只是可憐劉備,先被曹操當槍使,後被呂布當槍使。
2.呂布不害劉備的家屬,是因為二人互為犄角,唇亡齒寒的關係。劉備自知力量不行,無法守徐州,所以乾脆落個人情,讓呂布去正面戰場。劉備說,“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可見他並不是真心想讓徐州,可見其城府之深。
3.袁術有孫策而不能用,固然說明其心胸狹小,更主要的原因是怕孫策成為一隻可怕的力量。可惜,袁術也和曹操一樣,犯了同樣的錯誤,袁術將孫策放虎歸山,曹操也將劉備放虎歸山。
4.袁術說“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袁本初、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既說明孫策兄弟之雄傑,也說明袁氏之子之無能。只是,俗雲,臨淵羨魚,不如歸而結網,袁術及曹操在羨慕別人家的兒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是怎麼管理兒子的?
5.袁術明明覬覦孫堅的傳國玉璽,表面上卻說,“吾非要你玉璽,今且權留在此。”其虛偽貪婪,躍然紙上,不僅給人給馬,還給位置,放虎歸山又與虎添翼。
6.張昭與張紘確實有才能,然而說他們有經天緯地之才,卻是誇大。張昭的最大汙點在於勸孫權投降,既說明他的戰略觀不夠,也說明他的忠誠度欠佳。張紘在孫氏集團,也沒有什麼亮點。但是孫權對二人卻非常敬重,《三國志·吳書·張紘傳》:“權於群臣多呼其字,惟呼張昭曰張公,紘曰東部,所以重二人也。”
7.太史慈欲為前鋒而劉繇看不起他而不用,太史慈不喜而退,埋下了太史慈投奔孫策的伏筆。只是可惜太史慈,先救孔融而未被重用,劉備空有愛才之名亦未籠絡。英雄多零落,山河空含悲。
8.孫策的描寫,也有矛盾,他殺左慈時,儼然是一個無神論者的形象,然而此時他卻去參拜光武之廟,並且說“神人佑我,吾何懼焉!”其實孫策只是想尋求一個心靈的依託,給東吳上下以信心,告訴大家這是天命所在。
9.孫策和太史慈打,到後面也不顧身份,江湖王八拳也使出來了,貼身肉搏,打得七零八碎鼻青臉腫的,在演義中確實不多見,看者倒覺得別有一番風味。
10.孫策挾死一將,喝死一將,雖然沒
《三國演義》解讀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戰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1.袁術反覆無信,既是答應給呂布糧草及馬匹等物資,事後卻又反悔,其所以敗,敗在人品。呂布亦是無信之輩,見利而忘義,真是強盜遇上柺子手。幸好有陳宮之謀阻止了呂布的盲動,只是可憐劉備,先被曹操當槍使,後被呂布當槍使。
2.呂布不害劉備的家屬,是因為二人互為犄角,唇亡齒寒的關係。劉備自知力量不行,無法守徐州,所以乾脆落個人情,讓呂布去正面戰場。劉備說,“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可見他並不是真心想讓徐州,可見其城府之深。
3.袁術有孫策而不能用,固然說明其心胸狹小,更主要的原因是怕孫策成為一隻可怕的力量。可惜,袁術也和曹操一樣,犯了同樣的錯誤,袁術將孫策放虎歸山,曹操也將劉備放虎歸山。
4.袁術說“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袁本初、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既說明孫策兄弟之雄傑,也說明袁氏之子之無能。只是,俗雲,臨淵羨魚,不如歸而結網,袁術及曹操在羨慕別人家的兒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是怎麼管理兒子的?
5.袁術明明覬覦孫堅的傳國玉璽,表面上卻說,“吾非要你玉璽,今且權留在此。”其虛偽貪婪,躍然紙上,不僅給人給馬,還給位置,放虎歸山又與虎添翼。
6.張昭與張紘確實有才能,然而說他們有經天緯地之才,卻是誇大。張昭的最大汙點在於勸孫權投降,既說明他的戰略觀不夠,也說明他的忠誠度欠佳。張紘在孫氏集團,也沒有什麼亮點。但是孫權對二人卻非常敬重,《三國志·吳書·張紘傳》:“權於群臣多呼其字,惟呼張昭曰張公,紘曰東部,所以重二人也。”
7.太史慈欲為前鋒而劉繇看不起他而不用,太史慈不喜而退,埋下了太史慈投奔孫策的伏筆。只是可惜太史慈,先救孔融而未被重用,劉備空有愛才之名亦未籠絡。英雄多零落,山河空含悲。
8.孫策的描寫,也有矛盾,他殺左慈時,儼然是一個無神論者的形象,然而此時他卻去參拜光武之廟,並且說“神人佑我,吾何懼焉!”其實孫策只是想尋求一個心靈的依託,給東吳上下以信心,告訴大家這是天命所在。
9.孫策和太史慈打,到後面也不顧身份,江湖王八拳也使出來了,貼身肉搏,打得七零八碎鼻青臉腫的,在演義中確實不多見,看者倒覺得別有一番風味。
10.孫策挾死一將,喝死一將,雖然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