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叫我我
-
2 # 我的生活就醬吃
我總結出了一些原因,孩子的叛逆和蠻不講理跟媽媽一定是有關係的,因為後天的環境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所以,我列舉出了哪幾種媽媽,最容易在孩子長大後背討厭:
1、不能陪著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
孩子小時候跟媽媽親,也會特別的崇拜媽媽,他們會覺得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但是當孩子長大後,會慢慢的脫離家庭,尤其是到上初中的年紀,會對外面的世界非常感興趣,他們崇拜的物件會變,比如是學校裡的同學,電影裡的明星,或者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而媽媽還處於那個每天做飯噓寒問暖的狀態,孩子卻不再需要那些老套的愛。媽媽無法去發現孩子的興趣點,不知道孩子在關注什麼,不知道孩子現在最需要什麼,這個時候媽媽就會和孩子之間有鴻溝,很難逾越。
2、總愛嘮叨的媽媽
媽媽的嘮叨會讓孩子感到特別的煩,嘮叨有兩種,一種是愛的嘮叨,一種是不信任的嘮叨。不管是哪種型別的嘮叨,對孩子來說,他們都不喜歡。越是嘮叨的媽媽,越得不到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孩子哪怕在外面被傷的“頭破血流”也不願意回家跟媽媽訴說,這就是最悲哀的事情。本身孩子長大後就會叛逆,再加上他們這個時候特別需要信任,需要各種思想上的支援,而嘮叨的媽媽會讓所有的孩子都討厭。
3、脾氣暴躁的媽媽
小時候媽媽的暴脾氣可能真的會壓制住孩子,讓孩子聽自己的話,但是當孩子慢慢長大後,雖然表面上會屈服於媽媽,但是內心一定不會服氣,這會加劇激發孩子內心的反抗力。而且媽媽的暴脾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在孩子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會使用媽媽的做法。這就不難怪了,比如孩子跟媽媽發生矛盾的時候,孩子也會用你曾經的暴脾氣來對待你!
小時候,我弱小,母親卻無所不能。我無知,母親卻什麼都知道。我渴望長大,想長大後活成媽媽的樣子。我許諾未來,一定要讓母親以我為傲。
漸漸的我長大了,發現無所不能似乎與辛苦操勞畫著等號。無所不知也只是母親為我編的童謠。我有了自己的認知,開始懷疑母親的委屈求全有什麼意義,甚至責怪母親一生的放棄和妥協,浪費了與命運抗爭的權利。
後來我做了母親,開始相信所有的緣分都是最好的安排。誰都不能選擇有個怎樣的母親,從身材長相到言談舉止再到文化修養。但我們可以選擇與她相處的方式。
幾年前母親患重病離開了我,我用很長時間才接受了再也沒有母親的事實。所有道理我都懂,但有一種情感叫思念,它不受理智控制隨時把堅強打敗。失去了才懂,母親的嘮叨能暖心,母親的提醒能讓我清醒,母親的責罵能迫使我前行。因為她是最懂我,也最愛我的人。
在此祝天下母親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