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濤HAITAO

    電影編劇理應做到內容大於形式。但我認為編劇最好也瞭解甚至是掌握一點影像表達的東西。這不是為了搶導演的活,而是為了更好的表達你的內容。我個人認為,編劇需要摸清楚內容與表達形式之間的邊界,這樣有利於你抓住主要矛盾進行創作,也給大家留出來足夠的發揮空間。兩百萬預算拍個片子,開啟本子一看上來千軍萬馬十億星辰,主角過去大殺四方,用屁股想也知道是個燒經費的場景,偏偏這段就是全劇核心,動一點兒前後就對不上了,到最後你說人家改不改本子?改了你鬧不鬧心?所以最好是導演瞭解一點兒內容,編劇瞭解一點兒影像表達,然後大家互相尊重,彼此都有個界限,你做好你的事兒,我做好我的事兒。我給你一個有發揮空間的本子,你在尊重我創作的基礎上發揮你的想象,這事就做好了。不然來一國際大導,就覺得自己這藝術天賦都要側漏了,一看這本子不行啊!太現實了!

  • 2 # 小付Vlog實錄分享

    你好,必須是先有內容,再有展現的機會,沒有內容,一切空談的,電影也就像單車鏈條一樣,一環扣一環,誰也少不了誰。

  • 3 # 麝香在找你

    陳腐不陳腐,其實不在作者身上,而是後來的編劇如何去理解這份工作,以及抱以何種熱情之態度,甚至內心是否認為自己是個貨真價實的藝術家,也正在成為這個時代的文化現象一份子。

    至今,有的編劇仍然將“抒情”作為劇作內容的主體思想,所以,抒情這一主題,好像變成了影像世界上的主流思潮,大家都在回憶如何去愛,就像成長在商業主導的(冷戰以後)文化背景下的前衛藝術家,總在不斷重複於一個“和平與愛”的口號。

    而今的電影趨勢都是內容大於形式,也是大製作消滅了小成本的電影,也是一直在扼殺了年輕人的豐富想象力與創作衝動。

    其實,從幾十年前開始,電影就變成了一樁掙大錢的買賣,隨後,它的分工越來越精細化,成為了通力合作的產物。

    首先,編劇對劇本有創作的想法,其次,導演對劇本也有二次創作的想法,攝像師也是,演員也是,幾乎所有的劇組成員,皆覺著這場戲應該這樣拍,那樣子演。

    加上,導演不會自己扛攝影機,演員也不是編劇,所以,一部影視作品的成形期,也可以說是所有工作人員的結晶。

    進過組的都知道,劇組就是一個小社會,有才華的很多,混飯的也有,所以,一個成熟期的職業編劇,應該先從人的角度出發,你寫的戲再好,人家道具燈光特效老師覺得無能為力,只以為你在刁難人家,那這個戲永遠都拍不好。

    一個劇本的真正成形期,是在拍攝的時候,不是你寫了幾個形式或內容有多貼近現實生活,注重情感表達,等等。

    至於創作以外,像獎項,像票房,夠不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元旦小長假去哪裡旅遊合適?還是宅在家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