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下讀書

    我覺得五虎上將與諸葛亮關係好的是關羽張飛兩人。

    關羽雖然不喜歡士大夫,可是對於諸葛亮本事還是佩服的,而且諸葛亮對於關羽性格把握很準確,信中一句美髯公就打消了關羽要單挑馬超的念頭。兩人都是劉備最初的班底構成人員,一起經歷很多事情,相信關係一定融洽。

    張飛最喜與君子相交,並且書法作畫都很擅長,一定和諸葛亮有很多共同語言,而且相處時間又長,張飛對待下屬很殘暴,諸葛亮也多次勸說,不過效果不大,因為劉備也勸過張飛一樣沒用。說明熟人相勸都不會聽,也符合人性基本反應。

    不過文臣武將互不統屬,一般臣子在非工作時間也會避嫌,以防為人詬病結黨營私,所以,他們起初的友情建立才是關係好的基礎,後期劉備坐擁荊州益州後,他們也會疏於聯絡的。

  • 2 # ClearListen

    劉備還在的時候,蜀國基本穩定。後來蜀國的軍政大權就全掌握在了諸葛亮一個人的手裡,核心階層還包括後來的五虎上將。但是在這五人之中,誰跟諸葛亮的關係最好呢?是忠義兩全的趙子龍,還是勇猛高傲的關雲長。可惜,兩人都不是。

    其實諸葛亮和關羽的關係並不好,至少在劉備面前表現得還算融洽。畢竟一文一武,自古以來都是水火不容。對劉備來說,自己就好比當年的劉邦,關羽是韓信,諸葛亮是蕭何。諸葛亮十分看重士大夫階層,恰好關羽十分看不起這類人,和曹操是如出一轍。可是諸葛亮就是士大夫階層出生的,這種階層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趙雲看起來是諸葛亮的得力愛將,兩人也一起合作了很長時間。但是趙雲這個人夠忠心,一輩子只忠心兩個人,一個是劉備,另一個是後主劉禪。他之所以聽命於諸葛亮,是為了蜀國江山,為了劉氏基業。趙雲也時刻盯著諸葛亮,對他有所防備。劉備要賞賜諸葛亮益州良田,趙雲立馬反對。劉備要攻打荊州,趙雲也是反對。反倒是諸葛亮一句話都沒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就連立功的趙雲也被降職中護軍的職位沒有了。

    馬超本身在蜀國過得就是十分不穩定的?有一次彭羕和馬超吵了起來,馬超向劉備打小報告,劉備就把彭羕關了起來,後來彭羕還是找諸葛亮幫忙才出來的。這兩人之間也是有矛盾了。老將軍黃忠自從來到了蜀國,地位是一升再升,這其中諸葛亮幫了不少忙,不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二人是老鄉。

    最後還剩一個張飛,歷史上真正的張飛可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五大三粗而是可以讀書寫字畫畫的,他與諸葛亮的關係也是最好的。上文說到諸葛亮出身世家,而張飛的家境也頗為殷實,平時就喜歡搗鼓字畫,好像諸葛亮這樣的世家子弟,沒有哪個不喜歡吟詩作對,寫字畫畫的?而且張飛是一個敬重君子的人。何為君子?讀書的不叫君子,出身世家的才叫君子。如此一來,張飛與諸葛亮走得越來越近,兩人的關係也是自然了。

  • 3 # 歷史笑春風

    在劉備手下有五虎上將,他們是劉備的得力助手。他們追隨劉備,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諸葛亮則是劉備最重要的文臣,他制訂《隆中對》,發揮治國理政的才能,使得劉備的勢力得到飛速發展,開創了天下三分的局面。那麼,在這五虎上將中,諸葛亮和誰的關係最好呢?

    一、關羽。

    諸葛亮是劉備的文臣之首,而關羽則是劉備的武將之首。關羽自從劉備起兵後就跟隨他,擔任劉備手下的重要將領。關羽武藝超群,他在白馬之戰中斬殺顏良,是三國時期難得的戰績。而且他善於帶兵打仗,成為劉備不可或缺的助手。在襄樊之戰中,他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成就了一代名將的名聲。

    關羽不但軍事能力出眾,還熟讀《春秋》,擁有一定的政治能力。在劉備事業的早期,他經常作為劉備的副手,擔負起治理地方的責任。再加上關羽對劉備忠心耿耿,拒絕了曹操的百般拉攏,也要千里走單騎回到劉備的麾下。因此關羽得到劉備的重用,被劉備派駐荊州,作為將來從荊州北伐宛洛的主力將領。

    諸葛亮和關羽的關係還是比較融洽的。不過這種融洽,並不是那種心意相通的融洽,更多的有一種諸葛亮對關羽的虛與委蛇在內。關羽這個人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對於一派名士風流的諸葛亮,自然不假辭色。不過諸葛亮為了劉備的事業,儘量與關羽搞好關係。

    在制訂《隆中對》的時候,諸葛亮就專門為關羽留下了鎮守荊州,北伐宛洛的上將位置。在日常交往中,諸葛亮也不卑不亢,有禮有節,逐漸得到了關羽的尊重。關羽承認了諸葛亮的文臣之首的地位,並且和他保持良好的關係。

    在馬超投降後,關羽專門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情況。諸葛亮寫信大肆吹捧關羽,使得關羽看了信十分喜悅,還把這封信傳閱賓客。可是,這種情況恰恰暴露了一種情況,那就是關羽對諸葛亮真心詢問,得到的卻是諸葛亮的誇大言辭。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對關羽並不是那麼坦誠相待,而是有著自己保留的。因此,諸葛亮與關羽的關係,最多是一種工作上的正常關係,要說喜歡是難談得上的。

    二、張飛。

    諸葛亮和張飛的關係要比關羽好得多,不過要說十分喜歡也難說得上。張飛和關羽差不多,都是同時加入劉備的軍隊。他們三人寢則同榻,情同手足。張飛作為劉備的部將,不但在長坂坡斷後救了劉備,還在奪取益州、漢中之戰裡屢建奇功。

    張飛的性格是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他和諸葛亮交往一段時間後,對諸葛亮十分折服。不過這只是張飛的一廂情願,諸葛亮對他只是採取禮尚往來的態度。張飛在奪取益州後,為了和劉巴接近,專門帶著被褥到劉巴府上投宿。但是劉巴並不理睬張飛,讓張飛十分難堪。諸葛亮在得知後勸說劉巴,說張飛確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武人,不過看在他誠心誠意交往的份上,應該給他留有情面。

    劉巴回答說,大丈夫應當交往天下英雄,和這些兵卒有什麼可交往的。諸葛亮對劉巴的回答不置可否,而且從他對劉巴的話裡,也能夠看出對張飛的態度。他的看法和劉巴差不多,不過作為劉備的文臣之首,丞相之選,他不能像劉巴那樣對待張飛。因此,諸葛亮對張飛也談不上過於喜歡。

    三、馬超。

    作為劉備陣營最後加入的五虎上將,馬超擁有卓越的軍事能力,顯赫的家世。但是馬超也擁有不愛親族的不良名聲,這讓他在劉備陣營中難以得到重用。馬超在加入劉備陣營後,得不到重用,最後只得鬱鬱而終。

    如果諸葛亮對馬超喜歡的話,他自然會為馬超美言,並推薦馬超擔任重要的崗位。可是我們不但沒有看到諸葛亮對馬超的讚揚,反而看到對他的貶低之詞。在他回覆關羽的信中,他為了讓關羽安心,故意貶低馬超,抬高關羽。

    諸葛亮在信中說道,馬超雖然文武全才,是彭越、英布那樣的猛將。不過他只能和張飛並駕齊驅,在戰場上並駕齊驅,根本不能和關羽的絕倫逸群相提並論。這封信被關羽公開傳播,大肆宣揚,等於是諸葛亮公開表明了對馬超的看法。

    馬超作為劉備陣營中官爵最高的人員,在劉備的許多公開場合中,都由他領頭做事。比如在勸說劉備進位漢中王的勸進表上,馬超在群臣中排名第一。諸葛亮不顧馬超在劉備陣營中名義上的地位,公開表達自己對他的看法,可以看出諸葛亮並不喜歡這個人。因此從諸葛亮的道德觀念來講,馬超不顧親族的做法實在過於離經叛道了。

    四、黃忠。

    黃忠是在赤壁之戰後加入劉備陣營的。當時劉備佔領了荊州在江南的四郡,黃忠作為長沙郡的將領,投降了劉備。在加入劉備陣營後,年事已高的黃忠煥發出了活力,跟隨劉備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他跟隨劉備入川,在奪取益州的戰鬥中表現出色,被劉備封為討虜將軍。在漢中之戰時,他在定軍山斬殺了曹軍主將夏侯淵,為劉備奪取漢中奠定了基礎。在戰後,劉備論功行賞,將他封為後將軍,與關羽等人同列。

    諸葛亮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了他對黃忠的真實態度。他勸說劉備不要封黃忠為後將軍。但是諸葛亮卻拿不出什麼理由,因為他自己也承認黃忠在入川之後,建立了赫赫戰功,連張飛、馬超都沒法發表反對意見。諸葛亮提出的理由是,怕遠在荊州的關羽不知道黃忠的功勞,在聽說黃忠和自己同列後,會十分生氣。

    我們看諸葛亮的這個理由,是很難站住腳的。有功必賞,為何要看遠在千里之外的關羽臉色?其實諸葛亮阻止封賞黃忠另有隱情。不過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對黃忠也談不上喜歡。

    五、趙雲。

    那麼,諸葛亮阻止封賞黃忠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呢?其實他是為了趙雲打抱不平。在劉備陣營中,趙雲也是一位早就加入的將領。他在劉備身邊,一直忠心耿耿地為劉備服務,不計較個人得失。他既是一名出色的騎兵將領,又有一定的文才,是劉備身邊的多面手。

    他在剛開始的時候,作為劉備的內衛首領,保護劉備和他的家眷。在長坂坡之戰,是他衝破曹軍重圍,救出了劉備的家小,保全了劉禪的性命。在奪取荊州的江南四郡後,趙雲和諸葛亮一樣,都擔負起治理地方的職務。他擔任桂陽太守,為劉備足食足兵出力。

    在劉備與孫夫人結婚後,對孫夫人和她的部下飛揚跋扈十分頭疼。於是想起趙雲為人威武穩重,任命他掌管內事,為劉備免除了後顧之憂。在奪取益州之戰時,趙雲和諸葛亮、張飛一起率領荊州援軍入川,立下了戰功。在漢水之戰時,趙雲偃旗息鼓大敗曹軍,得到了劉備“子龍一身都是膽”的讚譽。

    在劉備封賞群臣的時候,重號將軍只有四個名額,而趙雲和黃忠都是最後一個名額的候選人。劉備在經過考慮後,決定把這個名額給黃忠,這使得諸葛亮感到對趙雲不公。趙雲在劉備陣營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是大家公認的楷模。只是因為他大多時間是管理劉備的內務,沒有上陣的機會,使得他的戰功較少。但是,要論資歷、貢獻,趙雲一點也不比他人遜色。

    如果黃忠的重號將軍被否決,這個名額毫無疑問會落在趙雲身上。雖然劉備沒有采納諸葛亮的建議,不過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對趙雲的喜愛、欣賞。正是這個原因,趙雲也是五虎上將中與諸葛亮關係最親密的人。

    在諸葛亮的很多決策中,都能夠看到趙雲的影子。且不論在他擔任桂陽太守的時候,與諸葛亮一同工作。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趙雲出面阻止劉備,說出的也是諸葛亮的意見。在劉備去世後,趙雲也作為諸葛亮最信任的將領,和他一起北伐。

    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派趙雲擔任偏師的將領,率領一支軍隊出斜谷,向郿縣,來牽制長安的魏軍。在諸葛亮的一生中,唯有這一次採取了分兵戰術,趙雲作為諸葛亮任命的獨當一面的將領,可以看出諸葛亮對他的器重。從諸葛亮的種種舉動可以看出,他對趙雲的喜歡、欣賞之情。

    結語:

    諸葛亮對五虎上將的態度各有不同,這主要是由諸葛亮自己的評判標準決定的。在諸葛亮的眼中,最喜歡的就是趙雲這種智勇雙全,任勞任怨,識大體,顧大局的將領。這種將領,是諸葛亮心目中的理想楷模,因此他才會對趙雲委以重任,禮敬有加。自然兩人的關係也最好,在很多諸葛亮不好出面的場合,趙雲都會替他出面說話。

  • 4 # 34個代表

    從三國志的記載來說,五虎將裡面應該是關羽和趙雲與諸葛亮關係最好,首選關羽。從三國演義的記載,應該是趙雲。

    首先排除黃忠。在劉備要封黃忠為後將軍時,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這說明了諸葛亮都有點看輕黃忠,反而是劉備更加重視黃忠。

    同時這件事情還說明了諸葛亮和關羽比較熟悉,對關羽比較瞭解。同時馬超投降劉備的時候,因為馬超名聲很響,地位很高,關羽對此表示了不滿,說要進川與馬超較量,而關羽寫書信的物件就是諸葛亮,關羽接到諸葛亮的回信後,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雖然這其中有諸葛亮狂拍關羽馬屁的因素,但同時說明了諸葛亮對自己的態度,關羽是非常重視的。這幾件事情說明了諸葛亮和關羽應該關係是不錯的。

    至於張飛,三國志中說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諸葛亮品格高尚能力出眾,在張飛的認識裡,諸葛亮肯定是君子,因此張飛平時對諸葛亮肯定是非常尊敬的。但是諸葛亮對張飛如何,三國志裡沒有交代。

    馬超和諸葛亮共事時間比較短,而且馬超投降劉備之後基本上被架空了。從人品上來說,諸葛亮品格高尚,而馬超是一個忘恩負義殘忍好殺之人,一般來說諸葛亮對馬超不會有好印象。

    趙雲活的時間比較久,一直活到了諸葛亮北伐時期,因此算起來應該是五人裡面與諸葛亮共事時間最長的。諸葛亮入川、平定南中和第一次北伐,趙雲都是跟隨諸葛亮作戰。這些應該能夠看出諸葛亮和趙雲關係非常緊密。

    因此從三國志記載來看,應該是關羽趙雲與諸葛亮關係較為親密。相對來說可能關羽關係更近。

    如果按照三國演義,那應該是趙雲,趙雲死的時候,諸葛亮是跌足大哭。其他四人則沒有這種記載。

  • 5 # 千年蘭亭

    歷史上真實的三囯中,劉備與諸葛亮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親密無間,彼此之間也是相互防範的。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很容易得出:關張馬黃趙五虎將中,與諸葛亮關係最好的應該是馬超!

    諸葛亮之於劉玄德,果真“如魚得水”嗎?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劉備的這句話,讓很多人都認為他們是一對親密無間的好戰友。

    可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我看未必,至少有兩件事情很可疑。

    一是,關羽被害後,劉備親領大軍,要攻打東吳報仇雪恨,此時包括趙雲在內的很多大臣上表勸阻。

    但諸葛亮的態度如何,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不過在《三國志•法正傳》中,倒是寫了一段話。當劉備大敗後,諸葛亮嘆道:“法孝直(法正)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可見,諸葛亮是並不贊同與吳國開戰的。

    既然不贊同伐吳,卻又並未勸阻。而同時,劉備帶領軍隊搞這樣大一次軍事行動,卻又沒有帶上自己的“首席軍師”,這更加讓人疑惑。

    看三國時我們都知道,劉備是很少親自帶兵打仗的,尤其是有了諸葛亮之後,排兵佈陣的事基本上交給孔明瞭。

    在打東吳之前,劉備親領大軍的一次,就是帶著龐統入川,結果“鳳雛”在“落鳳坡”歸了天。

    而為關羽報仇時,這麼重要的大戰,劉備竟然又一次選擇性地“忘記”諸葛亮,而是帶上三弟張飛去尋仇,可見,劉皇叔在關鍵的時候還是相信兄弟。

    二是,當劉皇叔被“火燒連營八百里”,大敗而歸後,不是回到成都,而是駐守在數百公里之外的白帝城(今重慶奉節),並在此住了10個多月,直至病死。

    為什麼他不回成都呢?

    這是因為,當初劉備出兵過於匆匆,對於可能的危機並沒有來得及安排預案。

    而當他兵敗之時,身邊可用之人並不多,一旦回到大本營,如果真有人造反,他豈不是束手就擒?所以,他不敢也不能回成都。

    那麼,有造反能力的人,會是誰呢?這是很明顯的事。

    可是,有人要說了,劉備臨死之前,不是向諸葛亮說: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什麼意思?“對於我的兒子阿斗,你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你就取而代之,自己當王。”

    哈哈,大老遠把孔明從成都叫到白帝城來,就為說這一句?諸葛亮即便是傻子,也明白劉備已經作好了準備,宮外已然埋伏下了烏秧秧的大批刀斧手!

    明白了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關係,那麼,對於孔明與關張馬黃趙五虎上將之間的親疏,也就非常清楚了。

    關羽與張飛,那是與劉備磕過頭的異姓兄弟,有肉一起吃,有酒一起喝,有花……打住!對於他們,是不可能與諸葛亮很親密的,而諸葛亮表面上還要尊重併合理使用,所以,即便是在“華容道私放曹操”這件事上,他也要睜隻眼閉隻眼。

    趙雲,相當於劉備的“衛戍司令”,首要任務是保護劉備及家小的生命安全,那是劉皇叔最放心的“警衛隊長”。諸葛亮如果私下與趙雲交往,企圖拉攏他,那是自尋死路。

    再講黃忠。他本是長沙太守韓玄手下一員將領,關羽領軍來攻時,黃忠與其大戰幾場不分勝負。三國演義中說魏延殺了韓玄,開城投降,後黃忠投降劉備。歷史上是韓玄自己開城投降的。

    從這一事實來看,黃忠是不服關羽的。當然,關羽也看不上黃忠,所以《三國志》中,當關羽聽說老黃被劉備封為後將軍時,怒稱:

    “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既然黃忠與關羽關係不好,則諸葛亮正好可以利用,乘機搞好與黃的關係。但是,因為孔明比黃忠年輕不少,共同語言不會太多,所以,孔明與黃忠的關係,會好於關張趙,但不會超過馬超。

    在三國中,馬超可謂是一個悲劇人物,他出身豪門,少年英雄,勇冠三軍,可最後窮途末路,進退兩難,不得已降了劉備,從此默默無聞,寂寂而終。這一點,他有點像孫悟空,自從戴上了緊箍,大鬧天宮的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孫猴子就消失了。

    以馬超之勇,原本是可得到劉備重用的,可劉皇叔忌憚於馬超複雜的社會關係以及超高的人氣,卻又不敢重用他。所以,劉備得了西川后,守荊州的是關羽,守巴西的是張飛,守漢中的是魏延,馬超雖然是平西將軍,卻長期住在成都,實際上失去了兵權。

    你有才,就是不用你!

    而這就給了諸葛亮可乘之機:既然你不用,那我可用了。

    當然,史書中也沒有諸葛亮與馬超交好的記錄,但蛛絲馬跡還是透露出了一些二人的關係:

    一是,當張飛與馬超的大戰贏得一片喝采聲時,遠在荊州的關雲長坐不住了,於是要求與馬超一比高下。

    此時諸葛亮給關羽回了一封信,大意是雲長英雄蓋世,所向披靡,小小馬超哪是你的對手,云云。大大地給關羽戴了一頂高帽子,狠狠地貶了一下馬超。

    說到這,大家就要動動心思了,我們日常在眾人面前貶人,可以貶哪些人?那肯定是自家兄弟啊,聽自己話的人,能鎮得住的人!

    所以,貶馬超,實際上表明諸葛亮在馬超那說得上話。貶馬超,實際上是在保護馬超。

    二是,《三國志》上說,講了個叫彭羕的人,諸葛亮因為勸劉備將彭羕外調當江陽太守,因而他對諸葛亮懷恨在心。離開成都前,很多朋友前去送行,馬超也在列,他順口問了一句,你怎麼去外地了。

    彭羕一聽,馬上發牢騷:“諸葛亮這個老傢伙越來越不像話了。”接著,他還慫恿馬超造反,說二人平分天下。

    馬超一聽,這還了得,馬上上報,於是劉備派人將彭羕法辦了。

    由此可見,馬超對諸葛亮還是非常維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挖掘機的駕駛室只有那麼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