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評估的內容:
(1)對風險本身的界定。包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強度;風險持續時間;風險發生的區域及關鍵風險點。
(2)對風險作用方式的界定。包括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是否會引發其他的相關風險;風險對企業的作用範圍等。
(3)對風險後果的界定。在損失方面:如果風險發生,對企業會造成多大的損失?如果避免或減少風險,企業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在冒風險的利益方面:如果企業冒了風險,可能獲得多大的利益?如果避免或減少風險,企業得到的利益又是多少?
風險評估常用方法:
一、風險因素分析法
風險因素分析法是指對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進行評價分析,從而確定風險發生機率大小的風險評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後果→風險評價。
二、模糊綜合評價法
三、內部控制評價法
內部控制評價法是指透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結構的評價而確定審計風險的一種方法。由於內部控制結構與控制風險直接相關,因而這種方法主要在控制風險的評估中使用。註冊會計師對於企業內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評價可分為三個步驟:
四、分析性複核法
分析性複核法是註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主要比率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資訊的差異,以推測會計報表是否存在重要錯報或漏報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三種。
五、定性風險評價法
定性風險評價法是指那些透過觀察、調查與分析,並藉助註冊會計師的經驗、專業標準和判斷等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優點,適合評估各種審計風險。主要方法有:觀察法、調查瞭解法、邏輯分析法、類似估計法。
六、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率風險評價法是定量風險評價法中的一種。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計算出風險率,然後把風險率與風險安全指標相比較,若風險率大於風險安全指標,則系統處於風險狀態,兩資料相差越大,風險越大。
風險率等於風險發生的頻率乘以風險發生的平均損失,風險損失包括無形損失,無形損失可以按一定標準折換或按金額進行計算。風險安全指標則是在大量經驗積累及統計運算的基礎上,考慮到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經濟情況、法律因素以及人們的心理因素等確定的普遍能夠接受的最低風險率。
風險評估的內容:
(1)對風險本身的界定。包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強度;風險持續時間;風險發生的區域及關鍵風險點。
(2)對風險作用方式的界定。包括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是否會引發其他的相關風險;風險對企業的作用範圍等。
(3)對風險後果的界定。在損失方面:如果風險發生,對企業會造成多大的損失?如果避免或減少風險,企業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在冒風險的利益方面:如果企業冒了風險,可能獲得多大的利益?如果避免或減少風險,企業得到的利益又是多少?
風險評估常用方法:
一、風險因素分析法
風險因素分析法是指對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進行評價分析,從而確定風險發生機率大小的風險評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後果→風險評價。
二、模糊綜合評價法
三、內部控制評價法
內部控制評價法是指透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結構的評價而確定審計風險的一種方法。由於內部控制結構與控制風險直接相關,因而這種方法主要在控制風險的評估中使用。註冊會計師對於企業內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評價可分為三個步驟:
四、分析性複核法
分析性複核法是註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主要比率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資訊的差異,以推測會計報表是否存在重要錯報或漏報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三種。
五、定性風險評價法
定性風險評價法是指那些透過觀察、調查與分析,並藉助註冊會計師的經驗、專業標準和判斷等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優點,適合評估各種審計風險。主要方法有:觀察法、調查瞭解法、邏輯分析法、類似估計法。
六、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率風險評價法是定量風險評價法中的一種。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計算出風險率,然後把風險率與風險安全指標相比較,若風險率大於風險安全指標,則系統處於風險狀態,兩資料相差越大,風險越大。
風險率等於風險發生的頻率乘以風險發生的平均損失,風險損失包括無形損失,無形損失可以按一定標準折換或按金額進行計算。風險安全指標則是在大量經驗積累及統計運算的基礎上,考慮到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經濟情況、法律因素以及人們的心理因素等確定的普遍能夠接受的最低風險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