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鞅論財經
-
2 # 我愛糖酒會
以前具體指多久前?幾十年前,工人是國營單位職工,社會也不富裕,現在的一線城市很小,人口流動還沒形成,你跟現在賓士寶馬滿街跑,城市擴大了幾倍,經濟比幾十年前繁榮不知多少倍,給私人老闆打工流水線工人,有可比性,更本就不是一個時代,這問題就是個有問題的問題,社會結構都不一樣,當初能嫁給城市工人家庭的農村人口,那算是高攀,現在誰有能力誰牛逼,不存在工人農民這個問題了
1980年,中國三產的比重是30%、48%、22%,工業不到一半,而農業卻是高達30%,服務業最少;
2000年,中國的三產比重變成了15%、45%、40%,工業的變化不大,主要是把農業的部分經濟體量比重轉移到了服務業。
再到了如今的2019年,三產的比重基本是達到了5%、38%、57%,第三產業服務業過半,主要是第三產業支撐的經濟發展,而第二產業的人數比例和經濟比重都是顯現下降趨勢!
職業無貴賤之分,但收入卻是有高低之別。中國超過80%以上的就業人口從事的低端、中端和中高階產業的服務。
隨著專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在不同產業中的收入也是會拉開距離。在建築行業很多技工的年收入也是超過10萬,而在工業企業中的藍領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一些高階技工的一年收入多則幾十萬,少則也有十幾萬。
因此,進廠也是未必沒出息,而是如何在藍領的職業規劃中做得更好,如何成為一個藍領中的精英。在德國、日本十分尊重藍領工人,社會地位也是很高,而且也具有工匠精神。
瑞士的手錶技工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如今一些大部分的高階機械錶都是瑞士手錶技工一件件打磨出不來的。那些高階機械錶有些要高達幾十萬美金一塊,而技工們每人一年也就打造幾塊手錶,可年收入卻是幾萬、十幾萬美元。進廠做藍領不是沒有出息,而是要成為藍領中的精英越來越難,那些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的,即便有機會也不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但是,隨著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第二產業的員工發展潛力也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社會地位更是發生了變化。一些第二產業的高階技術也是脫離了出來,轉為了服務業之中。包括軟體研發、技術開發、工業設計、生物技術等高階生產型服務業。
在科技製造業中,雖然是高階製造業,可也是以機械化、專業化操作替代了人工的個人發揮。需要的工人技術要求和文化程度也是不會太高,收入自然也也是要低於研發產業。看看富士康的大部分企業從深圳撤離,轉移到鄭州、成都等中西部地區就十分的明顯。
如今的第二產業工人主要是指一線技術工人,確實上升的機會要少,但也不是沒有。更是要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只要把一些具有技術含量的、又有發展前途的專業技術做的更好,那也不愁會得不到提升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