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庸俗的阿普

    為什麼太平洋周圍地震最多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

    地震就像潛伏在地球內部的一個“惡魔”,偶爾它會翻個身,以天崩地裂的形式提醒著人類它的存在。這一惡魔好像更喜歡以太平洋作為棲身之所,歷史上的地震,無論是數量還是強度,都以太平洋沿岸國家居多。日本、智利、紐西蘭、美國的西海岸和阿拉斯加,以及中國臺灣都是遭遇地震頻繁襲擊的國家和地區。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地震如此偏愛太平洋周圍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地震發生的原因。我們知道,地球內部溫度很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盆底部被緩慢加熱的水,而淺層地表就像是覆蓋在這盆熱水之上的多塊木板。底部受熱會使盆裡的水發生對流,導致水面上的木板變得不穩定,相互間發生碰撞和錯動。

    地震的發生與此類似,是地球表層在內部發生緩慢對流的影響下,產生相互運動和碰撞的結果。在地質上,這些木板被稱為“板塊”。它們其實是厚度約為100千米的岩石層。因此不難推斷,最容易發生地震的區域應該是兩塊木板接觸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板塊邊界”。

    當然,地球上的板塊與浮在熱水錶面的木板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最大的區別是,盆內水的對流只會造成木板發生碰撞,不會改變它們的形狀和麵積,而板塊在大洋中的某些邊界(大洋中脊)則會不斷生長而變大。但是,地球是不會因此變大的,也就是說地球的表面積仍然不變。這就意味著板塊另一部分會逐漸縮小。實現這一面積縮小的‘過程實際上是板塊的一部分被拽入到另一個板塊之下,並逐步進入地球內部。

    試想,將厚度達100千米的岩石層拽入地球內部,必然會發生很多的彎曲、擠壓、拉伸、碰擦和破裂等,這些過程都會伴隨著地震不斷髮生。太平洋周圍不僅是板塊邊界,而且大部分都是這種叫作“俯衝帶”的板塊邊界,在這些區域,巨大的太平洋板塊被拖拽到相鄰的板塊之下。沿著進入地球內部的板塊,從地表直至約700千米深處,大量的地震在此發生。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地震發生在太平洋周圍,形成所謂的環太平洋地震帶。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原因使得太平洋板塊周邊的地震更多,即太平洋板塊在地球表面的運動速度較快。還是以上面的對流熱水錶面的木板為例,如果有一大塊木板處在對流單元的中心,它就會以較快的速度在水面運動,也就更有可能與周圍其他的木板發生碰擦。發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地震大部分就是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板塊高速地相互錯動引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改變社會風格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