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瀟灑小貓zw

    我們一向是一個重視讀書的民族。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幾乎曾經是每一個傳統中國家庭的理想信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則更是舊時代中國讀書人的普世價值觀。

    儘管對於這樣的文化傳統,今天的我們很難完全認同;但無可否認的是,中華文明幾千年之所以綿延不絕,與我們這個民族深深植下“讀書”的種子並不斷地發芽、開花、結果密不可分。

    2.

    帝制時代以前,華人讀書當然只是讀聖賢書,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理想目標。儘管那時候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讀書機會,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獻身學問,但制度安排上(科舉)仍然為那些佼佼者和精英分子提供了“公開、公平與公正”的報效國家的機會與可能。即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3.

    讀聖賢書,固然可以造就一個好人或者賢人,甚至也可以成功應對封建農業社會的所有疑難課題,但卻無法為後來出現的瞬息萬變的工業文明、現代社會提供技術支撐與理論支援。

    晚清以降,華人一旦真正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便只能不得不從西方的“德先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那裡去尋醫病的良方了。

    4.

    人同此心、世同此理。凡人類,莫不如此。

    所謂東方文化與西洋文化,儘管表達方式不同,但本質上都以追求真善為美終極要義,以追求人的幸福、尊嚴、自由與和諧為根本目標。正是基於人類普世價值的存在,所以才造成了20世紀中期以後的文明大交融、全球化時代的到來。

    悲哀的是,我們竟然走了一段與世界潮流相悖的彎路:不僅愚蠢地切斷與世界文明交流的管道,甚至妄想與自己悠久文明傳統切割。

    5.

    所幸的是,歷史並不完全由個人主載,黃河九曲最終也要奔向大海的。

    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又再一次迴歸、靠近與世界潮流並行的光明道路。曾經幾乎被當作破爛兒一樣的讀書的種子,重新在我們民族的心田生根、發芽、開花了。這一次輪迴雖還沒有結出果實,卻已經燃起了我們對收穫的希望。

    讀書、知識、知識分子、自由、科學、尊嚴、正義,這些與文化與書相關的字眼兒,今天似已經為普羅大眾所耳熟能詳。

    6.

    時至今天,我們不僅成為全球化的一員,也成功邁進了網際網路社會。但是在文化上,傳統與現代、新與舊、前進與倒退的的較量,還沒有呈現出清晰的方向。

    不過有一種現象卻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就是近些年來,傳統復興的聲音日益增多起來了。特別是國學、儒學受到了來自官方與民間共同的推崇。在我自己看來,這當然不是一件壞事情,而是好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殼牌超凡精養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