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97021862136
-
2 # 雲龍山色有無中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一、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二、譯文
一個屠戶晚上回家,擔子裡的肉已經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途中有兩隻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了,把骨頭投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一隻狼仍然跟從。屠戶再次扔骨頭,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了下來而先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過來了。骨頭已經沒有了,而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齊追趕屠戶。
屠戶十分窘迫,擔心前後遭受狼的夾擊。他看見田野裡有一個大麥場,麥場的主人在麥場裡堆積柴草,覆蓋成小山一樣。屠戶於是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離開了,其中的另一隻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閒得很。屠戶突然躍起,用刀劈砍狼的腦袋,又砍了幾刀殺死了這隻狼。他正想離開,轉身看柴草堆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將要從通道進入來攻擊屠戶的後面。身體已經進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後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殺死了這隻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法來誘騙敵人。
狼也真狡猾啊,而一會兒兩隻都被殺死了,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三、出處
清·蒲松齡《狼》
擴充套件資料:
賞析
本段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鎮定和狼的狡猾貪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一狼徑去”,另有圖謀;“犬坐於前”(這裡的“犬”是名詞活用作狀語,像狗一樣),牽制屠戶,更見出狼的狡詐。“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氣氛似有所緩和。“暴起”、“刀劈”、“斃之”,屠戶不為假象迷惑,抓住時機,當機立斷敢於鬥爭,取得了一半的勝利。
到這兒並未讓人鬆口氣。“轉視積薪後”說明屠戶已深刻認識到狼的本性,變得警覺。“一狼洞其中”終將狼的本性暴露無遺,再點狼的狡詐陰險,“乃悟”說明鬥爭使屠戶對狼的奸詐有了深刻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