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二狗volg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的被擯棄,而有的則生生不息,俗語就是這延綿不絕的傳統文化之一。俗語作為中國民間文化的精髓,有著通俗化的表達方式,又貼近我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凝結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句式簡單,卻蘊含著很深的道理,在今天也依然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

    普通人民的生活和上層人民不同,上層人民不愁吃不愁喝,而底層人民求溫飽,為生活奔波。貫穿普通百姓一生的,無非就是衣食住行,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對生活現象有了總結,這就形成了俗語。俗語源自於生活,作為老祖宗的經驗之談,給我們的生活很多參考依據,有很多俗語還是很有道理的。

    溫飽問題既然是老百姓最關心的,那俗語中關於這一方面的,自然就更多一些,老話說:“飽暖思淫慾”,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一旦在吃穿方面都不需要愁時,思想就會變歪,做一些非法的勾當。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用到這句老話,當吃飽喝足之後,有的人就會摸著肚子,說一句“飽暖思淫慾”,用來表示自己飽餐一頓後無事可做的心情,關於這句話,還有一個故事。

    “三言二拍”是明代的一本小說合集,在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帝二十一卷中寫道,有一個叫王祿的人,天生好酒色,家裡世代從商,父親死後,他繼承家業,帶著一千兩銀子離家,去山東做生意。王祿拿著家裡的錢,生意做得也是順風順水,不久,就掙了不少錢,他見手裡頭錢很多,外邊的錢也很好掙,竟變得越來越放蕩,最終還因此而死。

    就這樣,王祿就變成了“飽暖思淫慾”最佳代表,老祖宗給我們留下這句話,是想要給我們一個警示,就算衣食無憂,也不能生淫慾之心。生活中用的多,人們也就只知道這一句,其實這後面還有下一句,道盡人性險惡,這下一句就是“飢寒起盜心”。

    這下一句又是什麼意思呢?人在飢餓寒冷相互交迫的時候,就會產生盜竊的念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人在困境之中,確實會為了擺脫困境不擇手段,有很多犯罪的人,都是在極其窘迫的情況下,衝動的犯罪的。

    這兩句話一個是從人生的順境中總結出的警告,一個是在逆境中得出的勸言,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容易產生邪念,有的人會說,要是我什麼都有了,我怎麼可能還會做壞事呢?歷史上有很多人,包括今日,位高權重,最後也做了淫慾之事,且並非個例,人的慾望是無法被填滿的。

    身處逆境,要學會振作,身處順境,也要學會知足,無論如何,在這兩種境遇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要保持自己的本心,慾望催人進步,慾望也使人墮落,合理的慾望,才能讓人有更好的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哪裡測原神本命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