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196320429537

    《半字歌》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幽閒,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衾裳半素半輕鮮,餚饌半豐半儉。

    童僕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吐偏妍。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

    這首《半字詩》出自清代才子李密庵之手,全詩共28句,採用"六六七六"的句式,詳述了他對人生的獨特理解,那就是凡事需"半"。李密庵非常喜歡此論調。湖南長沙嶽麓山上有一半山庵,庵中有一僧人曾作《半字詩》,後庵改為亭,李密庵遙登山亭,亦寫下一首半字詩。

    李密庵似乎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人生世界,那裡一切都是質樸而祥和的,一切都籠罩著靈魂的靜謐。而且,李密庵的心態非常通透坦然,從"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可知,他既坦然於面對真實的生活,又不懼怕衰老和死亡,人生不就該如此嗎?

    不要最好的,但求合適的,尋求存於正與反之間的那一個度,其實這就是中國儒家所倡導的中庸思想。中庸是儒家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是古代多少文人士子畢生追求的極致狀態:不必做最高最大最好的那一個,也堅決不做最矮最小最差,生活中有多少相持不下的情態,只需尋個折中而已。

    水滿則溢,過猶不及。中庸之道究竟是好是壞,對古今中中國產生了什麼影響,是無法輕易評判的。但是,自小在這種文化環境中耳濡目染,相信大家對中庸都有各自的見解。林語堂說:"我象所有的華人一樣,相信中庸之道。"做人和做事一樣,人無完人,世界上也沒有那麼多完美的事,能達成一半就算很好了。

    這也對應了鄭板橋的那一句"難得糊塗",這同樣是中庸的具體表現之一,有時候人生不需要活得太明白,不需要斤斤計較,那樣只會徒增煩擾。但這並不意味著得過且過,而是認真而努力地活,就像李密庵所寫"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保持一顆恬淡心,為人不顯山露水。

    李密庵這首詩不爭不搶,平靜致遠,又對能力、環境、機遇進行了簡單而深刻的剖析,涵蓋對己、對人、對事、對物等方方面面的理解,堪稱人生最好的境界。李密庵雖不出名,但這首詩卻流傳甚廣,為人稱頌不已,或許就是因為它對"詩言志"做出了完美的解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馬x3提車驗車完整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