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氣周瑜的故事
赤壁之戰結束,孫劉聯軍大勝,曹操敗走。孫劉兩家此時為各自利益都盯住了荊襄之地。劉備沒有領地,急欲取荊襄之地為基業,而孫權也欲全取荊襄,這樣可以全據長江之險,與曹操抗衡。劉備和孔明提兵屯於油江口,準備奪取荊州。周瑜見劉備屯兵,知道他有奪取荊州的意思,便親自赴油江與劉備談判,而且打定主意談判若是破裂,就先打劉備,再取南郡。劉備在孔明的授意下,允諾只有當東吳攻不下南郡自己才能攻取,而心中其實憂慮,他怕東吳攻下南郡之後,自己無處容身。孔明卻寬慰他說:“盡著周瑜去廝殺,早晚教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那時曹操雖走,卻留下猛將曹仁守南郡,心腹大將夏侯敦守襄陽,攻打有著相當的難度。周瑜在攻打南郡的時候,也確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吃了好幾次敗仗,自己也中了毒箭,但是他終於還是將曹仁擊敗。當他來到南郡城下,準備進城的時候,卻發現城池已被趙雲襲取。這時,又有探馬來報,荊州守軍和襄陽守軍都被諸葛亮用計調出,城池已都被劉備奪取。周瑜十分憤怒:“不殺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氣!” 劉備取了荊州之地後,周瑜要魯肅去討說法,劉備狡辯道荊州被是劉表的地盤,如今劉表雖然死了,可是他兒子還活著,我作叔叔的輔佐侄子取回自己的地盤怎麼不行?這聽起來似乎有理,但不久劉表之子劉琦死了。魯肅再去討時,孔明又一席強辯,說什麼劉備是皇族,本就該有土地,何況劉備還是劉表的族弟,這是弟承兄業,劉備在赤壁之戰中也曾盡力之類的話。令魯肅這個老實人不知道如何應答。到最後,終於說荊州算暫時借東吳的,但要取了西川再換,還立下文書。此時劉備夫人去世,周瑜便鼓動孫權用嫁妹(孫尚香)之計將劉備賺往東吳而謀殺之,繼而奪取荊州,但不想此計被諸葛亮識破,便將計就計讓劉備與吳侯之妹成了親。當歲末年終,玄德依孔明之計攜夫人幾經周折離開東吳時,周瑜親自帶兵追趕,卻被雲長、黃忠、魏延等將追得無路可走,蜀國岸上軍士齊聲大喊:“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氣得再次金瘡迸裂。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沒有絲毫取川的跡象,此時曹操為了瓦解孫劉聯盟,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於是周瑜再遣魯肅去討荊州。孔明再次狡辯一番,為自己找理由。周瑜設下“假途滅虢”之計,名為替劉備收川,其實是奪荊州,不想又被孔明識破。周瑜上岸不久,就有幾路人馬殺來,都言道“活捉周瑜”,周瑜氣得箭瘡再次迸裂,昏沉將死,臨終作書與孫權薦魯肅代己之職,同時,聚眾將曰:“吾非不欲盡忠報國,奈天命已絕矣。汝等善事吳侯,共成大業。”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三氣周瑜的故事
赤壁之戰結束,孫劉聯軍大勝,曹操敗走。孫劉兩家此時為各自利益都盯住了荊襄之地。劉備沒有領地,急欲取荊襄之地為基業,而孫權也欲全取荊襄,這樣可以全據長江之險,與曹操抗衡。劉備和孔明提兵屯於油江口,準備奪取荊州。周瑜見劉備屯兵,知道他有奪取荊州的意思,便親自赴油江與劉備談判,而且打定主意談判若是破裂,就先打劉備,再取南郡。劉備在孔明的授意下,允諾只有當東吳攻不下南郡自己才能攻取,而心中其實憂慮,他怕東吳攻下南郡之後,自己無處容身。孔明卻寬慰他說:“盡著周瑜去廝殺,早晚教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那時曹操雖走,卻留下猛將曹仁守南郡,心腹大將夏侯敦守襄陽,攻打有著相當的難度。周瑜在攻打南郡的時候,也確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吃了好幾次敗仗,自己也中了毒箭,但是他終於還是將曹仁擊敗。當他來到南郡城下,準備進城的時候,卻發現城池已被趙雲襲取。這時,又有探馬來報,荊州守軍和襄陽守軍都被諸葛亮用計調出,城池已都被劉備奪取。周瑜十分憤怒:“不殺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氣!” 劉備取了荊州之地後,周瑜要魯肅去討說法,劉備狡辯道荊州被是劉表的地盤,如今劉表雖然死了,可是他兒子還活著,我作叔叔的輔佐侄子取回自己的地盤怎麼不行?這聽起來似乎有理,但不久劉表之子劉琦死了。魯肅再去討時,孔明又一席強辯,說什麼劉備是皇族,本就該有土地,何況劉備還是劉表的族弟,這是弟承兄業,劉備在赤壁之戰中也曾盡力之類的話。令魯肅這個老實人不知道如何應答。到最後,終於說荊州算暫時借東吳的,但要取了西川再換,還立下文書。此時劉備夫人去世,周瑜便鼓動孫權用嫁妹(孫尚香)之計將劉備賺往東吳而謀殺之,繼而奪取荊州,但不想此計被諸葛亮識破,便將計就計讓劉備與吳侯之妹成了親。當歲末年終,玄德依孔明之計攜夫人幾經周折離開東吳時,周瑜親自帶兵追趕,卻被雲長、黃忠、魏延等將追得無路可走,蜀國岸上軍士齊聲大喊:“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氣得再次金瘡迸裂。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沒有絲毫取川的跡象,此時曹操為了瓦解孫劉聯盟,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於是周瑜再遣魯肅去討荊州。孔明再次狡辯一番,為自己找理由。周瑜設下“假途滅虢”之計,名為替劉備收川,其實是奪荊州,不想又被孔明識破。周瑜上岸不久,就有幾路人馬殺來,都言道“活捉周瑜”,周瑜氣得箭瘡再次迸裂,昏沉將死,臨終作書與孫權薦魯肅代己之職,同時,聚眾將曰:“吾非不欲盡忠報國,奈天命已絕矣。汝等善事吳侯,共成大業。”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