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my16281
-
2 # 永吉0893
在現實生活中現在年輕人是必比較急燥,因為現在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然而有些時候學問與利益沒有頂點關係,以至於產收不平衡,心裡壓力大,攀比心又強,所以才這樣的心態。
讀一讀諸葛亮在東吳的說與做,既能圓滿的完成任務又能全身而退,是值得學習的。如果光說不練,假把式,就沒人信任。姿態可以有,但比須有能力,給予信認的結果。
有一張能言善辯的巧嘴,再有一種誠心誠意幹勁,是沒有完不成的事。
在成長中學習,或在學習中成長。
當你有了這種能力,自然而然心態就會平靜。
-
3 # 花未眠Amy
這個問題提的好。
不只是在當代,就是在任何時候都是做出來比說出來更令人信服。
諸葛亮可以舌戰群儒。
但是沒有草船借箭。
赤壁之盟也不可能成。
所以巧言令色,鮮矣仁。
會說的人,人們反而更加警惕。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
:“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孔子時代,人傑君子皆言修身,當弟子的怎麼會用如此愚蠢的問題來問老師?語言遲鈍明顯不是正解。當時的情景:司馬牛想要得到仁的真諦,於是問老師,什麼品德是"仁",孔子告訴他,我說不出,但是仁者說話一定是很謹慎的(與自己的說法相印證)。司馬牛一聽就激動了,原來說話謹慎就可以了啊,仁真的太淺顯了,所以他很驕傲的問老師,只要做到說話謹慎這麼簡單就可以了麼?孔子一聽,就明白弟子的浮躁,於是說,你現在的行為已經表明說話謹慎做起來很難,難道說話不應該再謹慎一些麼?
覺得花姐❀說的有道理,記得加個關注,感謝支援。
現代人心浮躁,人們不喜歡聽你說什麼?要看你做什麼。當今自媒體時代世界變得扁平,各方面都較透明,無論是事業成功還是說學業有成,別人不是喜歡聽你說什麼而是看你做成了什麼的資料,所以馬雲、俞敏洪、雷軍的演講播放量多,是因為他們做成了的事業,而且各方面大資料都應有盡有,很多事情結果不會陪你演戲。現代人心浮躁,人們最關心成功人士有什麼成功的思維和經驗值得借鑑讓自己少走彎路走向成功。一箇中學的名牌大學升學率的資料可以反映這個學校的師資力量水平。一個農民以一年畝產多少斤稻穀來證明是不是一個豐收年。一個學生也用高考分數來確定是不是本省的高考狀元。一個作家出一本書從發行量可知是不是暢銷書,中國華為的5G的技術高於4G的技術,所以現代人不會相信你說的,只相信你做的,還要看到你做出結果的大資料,現代人心浮躁,但還是要有好的心態,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越努力越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