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浪者167921168

    本人是六十年代生人,在兒時的記憶中,那時過年是一種期盼,只要到了冬季就算著日子過,恨不得時光飛逝第二天就是農曆新年。過年了能穿新衣戴新帽,能吃上久違的美食,還能放鞭炮,為了五毛錢的壓歲錢守歲守到凌晨,那時日子雖窮物質也不豐富,但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人們的思想也沒那麼複雜,鄰里之間也都是相敬如賓,到各家相互拜年是必不可少的大事,大家歡歡喜喜熱熱鬧鬧打躬作揖,相互祝福年味十足。

    可如今雖然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生活富足,卻人情淡薄,一個單元住幾年,對門住戶姓什麼叫什麼誰都不知道,互相串門少之甚少,人與人之間相互防著,現在社會之所以會出現冷漠、失信、訛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都求自保的現象,主要是當今人們的意識形態發生了質的改變,自私自利,一切朝錢看,傳統的道德觀念完全被顛覆。至於過年相互拜年,也只是諸如形式搞搞團拜,最多小範圍的朋友圈內互相走走,想回到從前兒時過年那種景象,恐怕只會成為一種記憶了。

  • 2 # 有意思的檳榔

    我們這邊是傳統的河北農村,

    大年初一一般是早晨起早,周圍鄰居都會比著誰起的早,起的早預示著一年收成會比別人家好。另外還有有一個原因就是,家中有老人的,別的鄰居,親戚就會來給老人拜年,你起晚了,剛吃飯人家就來了,不好看,所以有老人的會起的更早

    起床之後,就是包餃子,一般餃子餡都是提前準備好的,有的是昨天晚上看春晚邊吃邊包的餃子,包好後用黃紙蓋上,用硬幣壓著,討個吉利,因為餃子的形狀像金元寶,所以,象徵著一盤金元寶,關於餃子餡,有的是吃素餡,有的是吃肉餡,風俗不一樣,最早是吃素,象徵著憶苦思甜,後來有人就改了,只有家中添人口或者去人口才會更改規矩。

    餃子下鍋,之前都是燒芝麻桿,預示著芝麻開花節節高

    磕頭拜完年後,一家人開始吃餃子,有時候會在餃子餡裡放銅錢或者硬幣,誰吃到,誰就會福氣滿滿,吃餃子時放多些碗,多些筷子,預示著家中人丁興旺。

    吃完餃子收拾碗筷,一般就開始出去走街串巷的開始拜年,一般先從本家開始,從輩分最大的開始,以前也是都磕頭,好像是兩個,現在一般都不磕頭了,

    然後是一個生產隊的地鄰居,然後是街坊,然後是本村的或者鄰村的親戚,主要是姑姑家,

    到咯中午一般就在親戚家吃飯咯,我一般就在我姑媽家吃,去之前帶著禮品,我姑媽家就在本村,說一聲給您拜年了,然後就算了,一般都不磕頭了,然後下午,就開始開車串村拜年了,帶著禮品,有的地方是下午不拜年,我們縣還好,都在拜年,不然春節這麼幾天,時間根本不夠,到了晚上走親戚的都回家了,吃三十的剩菜,剩飯就好了,還有早晨的餃子,煎一煎,

    初一就這樣過,到了晚上有的就開始湊牌局了,打麻將,之類的

    這基本上就是北方的初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和不要臉的同事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