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驤虎賁九天游龍
-
2 # 銳度何老師
在英阿馬島戰爭期間,阿根廷的空軍曾經幾次用炸彈擊中英國的軍艦,但非常可惜,炸彈都沒有爆炸。如果這幾顆炸彈爆炸,炸沉幾艘英國的驅逐艦,當年那場戰爭的結局可能會有所不同。即便是不影響最終的勝負,多沉幾艘驅逐艦,也足夠英軍肉疼的了。
炸彈為什麼沒爆炸呢?戰後調查,是阿軍炸彈引信設定出了問題。
阿軍的炸彈引信是按照打二戰時期的軍艦設定的,當炸彈撞擊到甲板,力量達到一定程度,引爆炸彈。但是英軍的戰艦是二戰以後建造的,甲板的金屬材質非常薄,不夠硬,炸彈擊中甲板以後,直接穿進船體了,這個衝擊的強度沒有達到引爆的標準,炸彈就沒響。如果當初英艦的甲板夠強,也就炸了。
如果阿軍地勤裝彈的時候,把炸彈引信改一下,碰到物體就炸......
其實我們探討現在驅逐艦鋼板有多厚,並沒有意義,因為現代驅逐艦的鋼板只是起到船殼的作用,沒有裝甲防護的作用。
現在驅逐艦的鋼板也就是保證船能安全航行,能抗住幾級風浪,高速轉彎別解體......它並沒有抵抗導彈、炮彈打擊的能力。實際上很多時候,發生碰撞,驅逐艦都幹不過商船、漁船。
驅逐艦,它的主要工作就是驅逐。驅逐敵方的潛艇、敵方的導彈、魚雷艇......為大部隊掃清障礙,保證旗艦的安全。幹這樣的活,就得保證:速度。驅逐艦要足夠的快,就是海上的輕騎兵。如果驅逐艦走重甲防護的路線,採用非常厚的鋼板做船體、甲板,對速度的影響,無疑是災難性的。
現在海戰的主要兵器是反艦導彈。一般的反艦導彈會帶個200公斤的彈頭,也就是炸藥。然後導彈的速度很快,中俄的可以達到3倍音速,美國的雖然是亞音速,但也是夠快了。在擊中軍艦的時候,反艦導彈通常還會剩一些燃料。這些東西加一起,威力是很殘暴的。軍艦想單純的靠裝甲來抵抗導彈的攻擊,非常的難。
驅逐艦想做到硬抗反艦導彈,能扛住2-4枚,保證不沉,其實也能做到。就是大幅度增加裝甲。但這樣一來,速度肯定會降到20節以內。跑不到20節的驅逐艦,還叫驅逐艦嗎?沒有實用的價值了。
所以現在的驅逐艦走的不是扛打的路線,而是儘量做到不被打。它上面有最先進的雷達、聲吶,有中遠端防空導彈,有反潛魚雷,還有近防炮,干擾彈......這一套就是層層攔截,儘量保證將來襲的導彈、魚雷打掉。如果沒攔住呢?那就得跳海了。
現在的驅逐艦屬於你非常難打中它,但打中了,就死。
而且現在驅逐艦大多都採用垂直髮射,每條艦都能帶100多發導彈。算上炮彈、魚雷,就是一座移動的軍火庫。要是被擊中,後果很嚴重。
這裡面最2的就是美國的朱姆沃爾特,它那個導彈是順著船體一圈排列的。不是像其他驅逐艦那樣,在艦體的中部,跟艦體的外圍還有一段距離。朱姆沃爾特,船體鋼板的後面直接就是導彈。不要說反艦導彈了,就是被人才近距離拿機槍掃一下,都可能放煙花。
-
3 # 軍見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
鋼板再多也擋不了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攻擊;裝甲再厚也扛不了魚雷的空泡效應。與其做加裝甲這種毫無意義的事,還不如多花錢在雷達等電子裝置和導彈等武器上面。在敵人還沒發現的時候主動出擊,幾發導彈外加幾發魚雷過去,不沉也殘;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戰場生存率的目的。
現代驅逐艦最高航速普遍在30節左右。如果用有很厚的鐵殼,那將很難承擔起艱鉅的海上任務;而如果要達到那個速度,就必須犧牲很多武器電子裝置等,只能夠攜帶一些小型武器,諸如機槍等。我們從現代驅逐艦很容易看到褶皺的外痕,這也就間接證明了所使用的鋼板十分的薄。
防禦也先進相比於以前的“主動裝甲”防禦來說,現在的干擾裝置、電子對抗系統、近防系統、防空導彈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防禦圈,鋼板也是凱夫拉材質,厚重的裝甲已經顯得不太重要。
在現代及未來的戰爭中,看的是誰先發現對方,誰先發制於人;鋼板擇優選取合適的厚度。
-
4 # 皇家橡樹1972
現代海軍進入到“導彈化”、“感知雷達化”以來,驅逐艦的排水量也大幅度增加,因為導彈和雷達的體積都比較大,排水量小不但導彈裝備的數量太少,也安裝不下大型雷達。
所以,從現代海軍的“導彈化”、“資訊化”發展的要求來說,驅逐艦乃至其它戰艦的鋼板都不宜過厚。
-
5 # 國平軍史
關於當代驅逐艦的鋼板究竟有多厚,美國海軍第5艦隊科爾號驅逐艦DDG-57在葉門亞丁港附近海域與一艘身份不明的橡皮艇相撞後發生劇烈爆炸,導致艦上數十名美國水兵當場死傷,從網上流露出的圖片來看,被炸出的那個大洞直徑最起碼有數米,艦體鋼板都因劇烈爆炸而扭曲變形,貌似厚度不會超過30毫米,遠遠遜於二戰時期重巡以上的戰艦上百乃至數百毫米的艦體保護層。
原因還是艦體防護力較差使然,看爆炸以後艦體圖片就知道,阿里·伯克級驅逐艦就是一隻巨大的“薄皮餃子”,軍迷們不難設想,倘若被一枚反艦導彈擊中,會是個什麼樣的結果,僅被恐怖分子裝炸藥的小艇弄成如此狼狽不堪的樣子,由此反艦導彈對當代現代化驅逐艦所造成的破壞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因此戰後,水面艦艇發展就不再追求厚重的裝甲防護層,而是重視水密艙室的抗沉效能,現代驅逐艦級別的水面艦艇,其艦體厚度大約在30-50毫米的區間,一般不會超過50毫米,這從後來軍迷不斷從網上可以看到的美海軍驅逐艦被海輪撞開口子後就能夠看出來,每次美海軍阿里·伯克級驅逐艦和海輪相撞,受傷的總是貌似威武雄壯的水面艦艇,挪威海軍5000噸級的南森級護衛艦與海輪相撞後,乾脆就沉沒了,所謂現代化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在反艦導彈或重型魚雷的打擊下,會是個什麼樣子,我等就不難想象了。
綜上,現代化的驅逐艦,追求高大上的艦載雷達、電子戰、資料鏈等系統,反艦、防空、反潛等導彈和魚雷包括艦載直升機樣樣都不缺,艦炮和近防炮系統也全都包括,貌似戰鬥力非常強大,但卻經不起爆炸和相撞,從美海軍科爾號驅逐艦被炸、多艘驅逐艦被海輪所撞所暴露出來的慫樣,即便最現代化的驅逐艦和護衛艦,也絕非無堅不摧,因為不再追求艦體裝甲的防護,因此一般艦體鋼板厚度不會超過50毫米,絕對經受不住反艦導彈和重型魚雷的致命一擊。
-
6 # 哨兵ZH
因此,以前的軍艦都有著這些特點:攻擊手段單一(雙方使用艦炮對射)、防禦手段少(基本上沒有任何的主動防禦手段)、血量厚(靠著厚裝甲硬抗對方的攻擊)!但是今天的海戰方式就完全不同了,現在已經是導彈+艦載機的時代,各種精確打擊手段層出不窮,今天的軍艦就算裝甲再厚,也絕對扛不住各種精確制導的大威力武器以及艦載機的狂轟濫炸的,比如以前號稱最強戰艦的大和號,遇上航母還不是被吊起來打?再加上現在的軍艦都有各種主動防禦手段,各種防空導彈、近防系統給軍艦帶來的防護作用已經完全取代了以前主流的厚裝甲,所以,現在的主流軍艦才都是“皮薄餡大”的小脆皮!
-
7 # 軍備時刻
▲以上兩款為阿利伯克和朱姆沃爾特驅逐艦的分段,可以看到艦體鋼板都不厚,最厚處20毫米左右
那麼現代的驅護艦鋼板有多厚呢?一般船底外部厚度在20毫米,舭部(也就是連線船底與甲板之間的部分)厚度在15-18毫米之間,甲板厚度10毫米左右,而甲板以上建築厚度在8-10毫米左右。雖然鋼板厚度較薄,但是並未完全放棄防彈效能,現在的戰艦都會採用材質較輕,防彈性更好的材料來加強裝甲防護能力,比如凱夫拉和陶瓷裝甲等材料來加強部分重要部位防彈效能。
所以近些年經常看到驅逐艦被其他民船撞擊後,船體豁了個大口子,甚至最近挪威軍艦被撞沉,這些都是因為現代軍艦鋼板厚度較低的緣故,可謂是皮薄餡大。
回覆列表
真的不厚。雖然軍艦使用的高強度,高抗屈服度的鋼材。
一般大型貨輪外殼鋼板厚度在2-5釐米,日韓薄,中中國產厚。而軍艦,萬噸級軍艦外殼鋼板厚度才1釐米多,特殊部位3釐米。平時看軍艦圖片,就會覺得有部分軍艦的外殼怎麼象牆皮起層一樣不平順,就是因為外殼薄。
美國伯克級是著名的碰碰船,被撞破多次,海灣被炸破一次,都可以看出來外殼很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