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鄧海春
-
2 # 可洛加冰
清代的滿蒙聯姻,在清朝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據了 解,海蘭珠(宸妃),蒙古名字叫哈日珠拉,是孝莊(名叫布木布泰)的親姐姐,她比孝莊大4歲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經26歲,比孝莊晚嫁皇太極9年,但 與皇太極的感情很深那麼,清帝為何愛娶蒙古族女子呢?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正月,努爾哈赤以科爾沁蒙古貝勒明安之女“頗有風姿”為名,“遣使欲娶之”,明安於是將女兒送給太祖努爾哈赤以禮親迎,大宴成婚於是明安貝勒成為蒙古王公中第一個與清聯姻的人。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又娶科爾沁郡王孔果爾之女博爾濟吉特氏為妃努爾哈赤不僅自己娶科爾沁兩貝勒的女兒,同時命令他的兒子們納蒙古 族王公的女兒做妻子,其中包括次子代善、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第十子德格類、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等都娶了蒙古族王公的女兒為妻這也是貫 穿清王朝始終的“滿蒙聯姻”的開端。
清天聰三年(1629)十月,皇太極起兵徵明,科爾沁部二十三位貝勒率領部眾追隨,為擊敗明軍立下戰功;天聰五年,科爾沁部隨皇太極攻打大淩河,大敗明將祖大壽可見,軍事目的也是滿蒙聯姻的一個重要原因。
滿清早期入主中原,憑藉的是和蒙古各部的聯合且蒙古實力強大,並處邊疆,也和滿清發源地相鄰,滿清為了維護統治最好的辦法就是結親。
滿清透過聯姻來加強對蒙古的籠絡控制,維護清王朝的利益清朝入關前,滿蒙之間的聯姻,始終是互相嫁娶但是,滿族出嫁宗女數量及比重的增加,使得“滿蒙聯姻”的目的與形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即最初蒙古部族是為了依附滿族而將女子嫁入滿族。
後來,則是滿族為了籠絡蒙古各部、加強藩屬關係而主動將宗室女子嫁入蒙古各部滿洲和蒙古貴族之間長時間、多層次的通婚,不僅鞏固了雙方政治上的聯盟,穩定 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秩序,而且一定程度上直接促進了兩族間的融合,加強了清廷與邊遠地區蒙古貴族的聯絡,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廣泛交流透過滿蒙聯盟,蒙古 各部逐步呈現出穩定的局面,成為清朝統治最穩定和最可依賴的地區和力量。
回覆列表
中國長城以外的少數民族,以勇悍著稱,時或互相攻伐兼併,時或南進中原,對廣袤的北疆乃至中原地區的統治、社會安定影響頗大。12世紀以後,活躍於北方的,主要是女真、蒙古兩個民族。12世紀前期,女真建立金。先後滅掉遼、北宋,統治北方。此後,蒙古又崛起而滅金,建立強大汗國,入主中原。元朝滅亡,蒙古北遁塞外,仍長期成為明王朝的勁敵。
自16、17世紀之交女真一滿族興起後,滿蒙兩個勇武民族卻形成聯合,建立了滿蒙結合關係,長期共存。滿族統治者在對各藩屬蒙古實行領主分封、保持隸屬關係的同時,更施行以各種籠絡措施,如聯姻、授高爵、發俸祿、朝覲宴賚賞賜等等,以維持和好。這種關係的長期維持,對清朝經營邊疆並對其實行穩固的統治、保障中原的安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諸種籠絡措施中,聯姻的作用尤其重要。與其他籠絡措施相比,聯姻的特殊作用在於,不僅賜婚嫁女的事件本身對蒙古的額駙及其家族有籠絡意義,而且因聯姻建立姻親關係,又加強了蒙古對愛新覺羅皇家及清王朝的緊密親合,這種親合作用因血緣傳代而具有延續性。
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帝放言今後不再修築長城,廢棄以長城來作繭自縛、消極防禦的傳統作法。他認識到,“蒙古遊行之地,防之不可勝防。”關鍵是“控馭蒙古有道”。治國之道在德而不在險。要實行“中外一視”,即長城內外為一家,對蒙古施以“厚恩”,使之“眾志成城”。
關於清朝皇帝娶的蒙古公主,我梳理了一下,以饗讀者。
所謂“蒙古公主”是一種近似的說法,確切的說,應該是“蒙古王公之女”,蒙古文裡的稱呼和漢字“公主”還是有些概念上的差異。
1.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娶科爾沁部明安貝勒之女、孔果爾貝勒之女,此二女為堂姐妹。
2.清太宗皇太極,共娶蒙古女8人。孝端皇后(莽古斯貝勒之女)、莊妃(齋桑貝勒之女,後來的孝莊太后)、宸妃(齋桑貝勒之女,著名的海蘭珠),這3人為科爾沁部人;西麟趾宮貴妃(林丹汗遺孀)、東衍慶宮淑妃(林丹汗遺孀),為阿巴垓部人;原東宮福晉,扎魯特部人,巴雅爾圖戴青貝勒之女,後休出;庶妃奇壘氏,察哈爾部人;庶妻烏梁海氏,喀喇沁部人,《滿文老檔》有記載,而《玉牒》無記載。
3.清世祖順治皇帝,后妃中有蒙古女6人,生育者少。李氏北韓方面的記載,順治帝廢后,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曾生有一子,康熙四年時已經14歲,在廢后孃家科爾沁部長大。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鎮國公綽爾濟之女。淑惠妃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妹。恭靖妃、端順妃、悼妃均為博爾濟吉特氏。
4.清聖祖康熙皇帝,后妃中蒙古女2人。三等臺吉阿鬱錫之女,追封慧妃;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追封宣妃。二妃皆為科爾沁部人,均未生育。
5.雍正以下諸帝,僅乾隆納蒙古女2人。豫妃,博爾濟吉特氏寨桑根敦之女;恂嬪,和碩特氏臺吉烏巴什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