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這個是慣性的原理。

    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稱為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固有屬性,表現為物體對其運動狀態變化的一種阻抗程度,質量是對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當作用在物體上的外力為零時,慣性表現為物體保持其運動狀態不變,即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當作用在物體上的外力不為零時,慣性表現為外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在同樣的外力作用下,加速度較小的物體慣性較大,加速度較大的物體慣性較小。所以物體的慣性,在任何時候(受外力作用或不受外力作用),任何情況下(靜止或運動),都不會改變,更不會消失。

    在物理學裡,慣性(inertia)是物體抵抗其運動狀態被改變的性質。物體的慣性可以用其質量來衡量,質量越大,慣性也越大。艾薩克·牛頓在鉅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定義慣性為:

    慣性,是物質固有的力,是一種抵抗的現象,它存在於每一物體當中,大小與該物體相當,並儘量使其保持現有的狀態,不論是靜止狀態,或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更具體而言,牛頓第一定律表明,存在某些參考系,在其中,不受外力的物體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也就是說,從某些參考系觀察,假若施加於物體的合外力為零,則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與方向恆定。慣性定義為,牛頓第一定律中的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滿足牛頓第一定律的參考系,稱為慣性參考系。稍後會有關於慣性參考系的更詳細論述。

    慣性原理是經典力學的基礎原理。很多學者認為慣性原理就是牛頓第一定律。遵守這原理,物體會持續地以現有速度移動,除非有外力迫使改變其速度。

    在地球表面,慣性時常會被摩擦力、空氣阻力等等效應掩蔽,從而促使物體的移動速度變得越來越慢(通常最後會變成靜止狀態)。這現象誤導了許多古代學者,例如,亞里斯多德認為,在宇宙裡,所有物體都有其“自然位置”──處於完美狀態的位置,物體會固定不動於其自然位置,只有當外力施加時,物體才會移動。

    定義

    慣性是一切物體的固有屬性,無論是固體、液體或氣體,無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都具有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慣性定義: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屬性叫做慣性。慣性代表了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慣性的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大的物體運動狀態相對難於改變,也就是慣性大;質量小的物體運動狀態相對容易改變,也就是慣性小。

    當你踢到球時,球就開始運動,這時,因為這個球自身具有慣性,它將不停的滾動,直到被外力所制止。 任何物體在任何時候都是有慣性的,它要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

    注意

    1、慣性不等同於慣性定律。慣性是物體本身的性質,而慣性定律講的是運動和力的關係(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

    2、慣性是物體固有的一種屬性,不能說“由於慣性的作用”“獲得慣性”。正確的是“具有慣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燉豬腳花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