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17153290347

    語言的藝術永遠是精妙絕倫的,不論古今中外,無論哪種語言都有著它獨特的特別之處。而談及我們中華文化,其中博大精深之處可是真的不少。我們如今使用的普通話,都是從更加複雜的古代漢語一步一步進化、演變而來的,漢語語言由繁入簡,直到今天變成了更加便於交流的形式。

    但並不是說漢語如今便於交流,就等於沒了原先的深刻內涵。要論內涵,漢語也是不輸給世界上許多其他語言的。

    在今天,我們在向他人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以“我”自稱,“我”是如今人們使用得最多的第一人稱。但是在古代,基本上沒人敢用“我”作自稱,而且,如果貿然用“我”自稱,在古人看來是一種十分不禮貌的行為,興許還會有很多人笑話你這是不懂禮數、沒文化。

    畢竟古人都很擅長搞一些你謙我遜、暗流湧動的東西,但是當古人用“吾輩”、“鄙人”等等第一人稱用久了,很多人或許都會忘記古代是有“我”這個字的,只不過人們基本只是不用它而已,並不是“我”字在古代沒有被髮明出來。

    那麼,為什麼人們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黎民百姓,都不用“我”字作自稱呢?原因是很簡單的,只要瞭解一下“我”字在古代的含義就知道了。

    首先,“我”這個字出現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還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人們最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字型中,發現了最早的“我”字。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我”字長得還不像是“我”字,反倒像是一柄長長的、刃口帶有鋸齒的巨大斧頭。

    的確如此,“我”字最早的前身就是一把斧頭。商周時期,通常會用這種巨大的帶有鋸齒刀刃的斧頭,來斬殺罪人或者宰殺牲口。所以後人在使用自稱的時候,通常都不會想到用“我”這個字,第一是字義實在太過血腥、不符合古人講究的避諱和吉利觀念;第二就是使用“我”字的人被認為是沒有文化、粗鄙的人。久而久之,這種觀念傳開來,使用“我”字自稱的人就壓根找不到了。

    想必在這裡,我們也不用對古人用的種種第一人稱多做解釋了。古人所用的第一人稱自稱可謂花樣百出、變化多端,每一個第一人稱都有不同的含義。

    “寡人”、“朕”、“孤”等,都是帝王將相會使用的自稱,歷史上比較強大的帝王會使用“寡人”自稱,而稍微沒什麼權勢的帝王常用“孤”字自稱,至於“朕”字自然是不用多說,歷史上秦始皇第一次創造出這樣的叫法,自那之後,除了皇帝之外,就再也沒有人可以用“朕”字自稱。

    在古代使用“我”字自稱,或許這麼一說,突然之間可能沒人反應過來到底誰用過“我”字作自稱。不過這裡有一個人,他用“我”字作自稱,不僅沒有人會說他沒文化,反倒對他身上的豪氣心服口服。

    “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

    一聽到這熟悉的口吻,我們自不用說,畢竟如果是詩仙李白的文字拿出來,就算用再多的“我”字,也沒有人會嘲笑他不懂文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縣長負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