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進的山雀uK

    漢朝考的是五經。

    五經一般指儒家典籍《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的合稱,為歷代儒客學子核心研習書經,也是中國儲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獻。

    四書五經漢朝儒經《白虎通義·五經》曰:“以為孔子居周之末世,王道陵遲,禮樂廢壞,強凌弱,眾暴寡,天子不敢誅,方伯不敢伐。閔道德之不行,故周流應聘,冀行其聖德。自衛反魯,自知不用,故追定五經以行其道。”也就是說,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編訂五經宗周以成王道。在樂經散失之前,其實有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禮記·王制》:“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詩書禮樂是周朝的貴族教科書。雖然詩書禮樂是儒家遞相傳習的典籍。但儒家之外,戰國各家也多傳習。孔子“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後《樂經》失傳(一說沒有此書),成為五經。

  • 2 # 使用者4829791479368

    都不是,雖然漢武帝推崇儒家,但還遠沒有形成四書五經,連科舉制度還沒影子呢。四書的確立要到南宋的朱熹首次把四書編在一起。一直到朱熹死後,才把四書定為官書。而科舉制度要到隋朝才有。但也不是什麼四書五經,要到元代的時候,科舉制度才把考試題目限定在四書五經之內。而一直沿用到清朝被推翻。

  • 3 # 華遞

    因為《四書五經》都是儒家經典,但是《道德經》是道家著作,兩者的哲學思想並不一致,所以不能將《道德經》列在四書五經之中。

    五經地位的形成,源於漢武帝時期。漢朝前期,治國理念遵循的都是黃老之說,把《道德經》等道家經典作為施政圭臬,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統治,決定獨尊儒術,將儒家思想作為官方意識形態。漢武帝罷黜的百家,首當其衝的就是道家及其《道德經》。

    罷黜百家後,漢武帝將五經列為官學,設五經博士。《易》、《書》、《詩》、《禮》、《春秋》便由儒家的教材,升格為“經”,正式稱為《五經》。

    後來,各朝各代均在對經的內容進行過調整,唐加《周禮》、《儀禮》、《公羊》、《穀梁》為九經;至開成年間刻石國子學,又加《孝經》、《論語》、《爾雅》為十二經;宋復增《孟子》,因有十三經之稱。

    十三經

    南宋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四書》,併為官方所認可。並將和此前的《五經》一起,作為官方的意識形態,以及科舉的標準教材,並將其刻石碑作為官方標準版本,以供四方文人拓印研讀。

    北京孔廟十三經碑刻

    至於道德經等道家經典,古代一般將其視為諸子百家著作中的一種,官方並不將其作為意識形態,也不作為科舉考試標準。

  • 4 # 老頭文化

    四書則是孔子之後產生的,其中,《大學》是曾子所做、《中庸》是子思所寫、《孟子》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寫,還有一部記載孔子話語的《論語》。

    五經是孔子親自整理,其中蘊含了孔子真意,是最純正的儒家經典,而四書相對而言並不正經。於是,到漢朝獨尊儒術的時候,就規定每個儒生都要學習五經,四書並不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神奇寶貝四大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