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特點主要有:
1.有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的領導 隨著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和革命形勢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如華興會、光復會等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國內相繼建立起來,但它們活動分散,不能適應革命發展需要.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召開成立大會,它的成立,使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有力的核心,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此後,革命黨人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其中最重要的是1906年的萍瀏醴起義、1911年的廣州黃花崗起義和武昌起義.所有這些起義都是同盟會領導或在同盟會的推動下發生的.
2.有一套革命的理論即三民主義 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政治綱領,同年11月,孫中山在《民報》創刊號《發刊詞》中將其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對指導革命實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列寧曾高度評價說:“孫中山綱領的每一行都滲透了戰鬥的、真誠的民主主義.它充分認識到‘種族’革命的不足,絲毫沒有對政治表示冷淡,甚至絲毫沒有忽視政治自由或容許中國專制制度與中國‘社會改革’、中國立憲改革等等並存的思想.這是帶有建立共和國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義.它直接提出群眾生活狀況及群眾鬥爭問題,熱烈地同情被剝削勞動者,相信他們是正義的和有力量的.”(《列寧選集》第2卷第424頁)
3.在相當大程度上喚醒了民眾,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封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佈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要求,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喚醒了民眾,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權利,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後來袁世凱洪憲帝制、張勳復辟的接連失敗就是最好的說明.
4.成敗並存 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中指出:辛亥革命“有勝利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勝利表現在: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推翻了統治中國長達260多年的滿清封建統治,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結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正式下詔退位;頒佈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臨時約法》;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治,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據有關資料統計,1912—1916年間公佈的發展實業條例、章程、細則、法規等共有86項之多,內容包括礦業、農林、工商、漁業等,在不同程度上解除了原來清政府的若干束縛.失敗主要表現在:沒有發動、依靠廣大農民群眾摧毀封建勢力,實行土地制度改革;不願同帝國主義完全決裂,在《告各友邦書》中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各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繼續有效;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篡奪,皇帝換成了大總統,中國仍是半殖民半封建國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
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特點主要有:
1.有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的領導 隨著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和革命形勢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如華興會、光復會等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國內相繼建立起來,但它們活動分散,不能適應革命發展需要.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召開成立大會,它的成立,使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有力的核心,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此後,革命黨人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其中最重要的是1906年的萍瀏醴起義、1911年的廣州黃花崗起義和武昌起義.所有這些起義都是同盟會領導或在同盟會的推動下發生的.
2.有一套革命的理論即三民主義 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政治綱領,同年11月,孫中山在《民報》創刊號《發刊詞》中將其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對指導革命實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列寧曾高度評價說:“孫中山綱領的每一行都滲透了戰鬥的、真誠的民主主義.它充分認識到‘種族’革命的不足,絲毫沒有對政治表示冷淡,甚至絲毫沒有忽視政治自由或容許中國專制制度與中國‘社會改革’、中國立憲改革等等並存的思想.這是帶有建立共和國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義.它直接提出群眾生活狀況及群眾鬥爭問題,熱烈地同情被剝削勞動者,相信他們是正義的和有力量的.”(《列寧選集》第2卷第424頁)
3.在相當大程度上喚醒了民眾,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封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佈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要求,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喚醒了民眾,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權利,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後來袁世凱洪憲帝制、張勳復辟的接連失敗就是最好的說明.
4.成敗並存 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中指出:辛亥革命“有勝利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勝利表現在: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推翻了統治中國長達260多年的滿清封建統治,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結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正式下詔退位;頒佈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臨時約法》;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治,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據有關資料統計,1912—1916年間公佈的發展實業條例、章程、細則、法規等共有86項之多,內容包括礦業、農林、工商、漁業等,在不同程度上解除了原來清政府的若干束縛.失敗主要表現在:沒有發動、依靠廣大農民群眾摧毀封建勢力,實行土地制度改革;不願同帝國主義完全決裂,在《告各友邦書》中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各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繼續有效;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篡奪,皇帝換成了大總統,中國仍是半殖民半封建國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