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雞冠兩樹花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韻腳:下平九麻
拼音: wéi yǒujī guānliǎngshùhuā
惟有雞冠兩樹花釋義
【惟有】《論盛孝章書》:“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有會稽盛孝章尚存。”宋蘇軾《和鮮于子駿鄆州新堂月夜》詩之一:“惟有當時月,依然照杯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七回:“那劉省帥向來最恨的是吃鴉片煙,這是那一班中興名將公共的脾氣,惟有他恨的最利害。”
【雞冠】1.雄雞頭上的肉冠。三國魏曹丕《與鍾大理書》:“竊見玉書稱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純漆,赤擬雞冠,黃侔蒸慄。”2.草本植物名。一年生,花狀如雞首之肉冠。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雞冠》:“雞冠,處處有之。三月生苗。入夏高者五六尺,矬者才數寸……六七月梢間開花,有紅白黃三色。其穗圓長而尖者,儼如青葙之穗;扁卷而平者,儼如雄雞之冠。”《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籬邊撒下蜀葵、鳳仙、雞冠、秋葵、鶯粟等種。”
【兩】〔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裡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絡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為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為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樹】〔古文〕《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殊去聲。《說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於水,木樹根於土。又《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又《揚子·方言》床謂之槓。北燕、朝鮮閒謂之樹。又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又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於氏。後改為樹氏。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從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虧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於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惟有雞冠兩樹花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韻腳:下平九麻
拼音: wéi yǒujī guānliǎngshùhuā
惟有雞冠兩樹花釋義
【惟有】《論盛孝章書》:“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有會稽盛孝章尚存。”宋蘇軾《和鮮于子駿鄆州新堂月夜》詩之一:“惟有當時月,依然照杯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七回:“那劉省帥向來最恨的是吃鴉片煙,這是那一班中興名將公共的脾氣,惟有他恨的最利害。”
【雞冠】1.雄雞頭上的肉冠。三國魏曹丕《與鍾大理書》:“竊見玉書稱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純漆,赤擬雞冠,黃侔蒸慄。”2.草本植物名。一年生,花狀如雞首之肉冠。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雞冠》:“雞冠,處處有之。三月生苗。入夏高者五六尺,矬者才數寸……六七月梢間開花,有紅白黃三色。其穗圓長而尖者,儼如青葙之穗;扁卷而平者,儼如雄雞之冠。”《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籬邊撒下蜀葵、鳳仙、雞冠、秋葵、鶯粟等種。”
【兩】〔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裡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絡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為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為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樹】〔古文〕《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殊去聲。《說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於水,木樹根於土。又《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又《揚子·方言》床謂之槓。北燕、朝鮮閒謂之樹。又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又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於氏。後改為樹氏。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從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虧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於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