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堰風來襲

    史載齊桓公即位後,受各種因素影響,前後總共吞併了周邊三個諸侯國,按順序分別是:譚國、鄣國、遂國。

    一、一己之仇亡譚國

    譚國是伯益後裔之國,夏商時已經存在,周代重封,在今山東濟南章丘,境內有城子崖遺址

    譚國的滅亡純屬咎由自取。根據《左傳·莊公十年》記載,當初齊國公孫無知叛亂時,落魄的姜小白曾逃亡到譚國,但是譚國國君怕惹禍上身,拒絕接納,無奈的姜小白只好轉路逃向莒國。沒想到一年後當初落魄的姜小白搖身一變成了齊桓公。

    本來譚國認個錯道個歉也就過去了,偏偏譚國繼續無視齊國,壓根就看不起姜小白。姜小白即位時,各國諸侯都帶著厚禮前去道賀,作為依附在齊國周邊的小國的譚國按理也該前去表個心意,偏偏“譚又不至”。結果齊桓公一生氣,就找了個理由把不自量力的譚國給滅了。

    二、打通霸道並鄣國

    鄣國原出自任姓,商代已存在,周取代商後,原地再封,在今天的山東東平縣一帶。西周時與齊國、紀國糾纏頗多,鄣國經常幫助紀國打齊國,後來被齊國滅掉,成為姜姓宗室的封國。

    姜姓鄣國與齊國同宗,立國以來到齊桓公時代,一直是齊國的附屬國。齊桓公即位後,在管仲的輔佐下將拳腳伸向中原,開啟霸業之路。

    但按理說鄣國該死心踏地跟著齊國才對,由於鄣國位於齊魯之間,與魯國也靠得近,還與魯國頗有瓜葛。齊桓公為了擴大影響力,樹立自己的威信,決定先收服身邊的一眾不太聽話的小國。再說,鄣國的地理位置正好擋在齊桓公挺進中原的當口,兼併鄣國勢在必行,哪還顧得了同宗不同宗。

    根據《左傳·莊公三十年》記載,公元前664年秋天,齊國大軍攻入鄣國都城,鄣國滅亡。

    三、殺雞儆猴滅遂國

    遂國是媯姓之國,與陳國同宗。遂國夏商時已存在,周代再封,其地理位置在山東肥城、東平、寧陽一帶。

    遂國和鄣國一樣,近靠魯國,春秋時期是魯國的附屬國,對魯國百依百順,對齊國卻不怎麼尊重。齊桓公崛起後,這些國家對齊國的態度並沒有改變。齊桓公為了實現“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只好殺雞儆猴給天下諸侯看。

    根據《左傳·莊公十三年》記載,公元前681年,齊桓公發起北杏會盟,號召宋國、陳國、蔡國、遂國等國一起參加。大家都按時報到,只有遂國不當回事,根本沒把齊桓公放在眼裡。齊桓公以此為理由仿效當初大禹斬殺遲到的防風氏派兵一舉滅了遂國。

    遂國是齊桓公稱霸路上的第一個犧牲品。遂人亡國四年後,還有過一次反叛齊國的運動,結果遭到齊桓公的殘酷鎮壓,遂國後人幾乎被趕盡殺絕,此屠城事件震驚列國,是齊桓公稱霸路上的一大汙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向匯率的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