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u56615

    其中一個故事:我有一個親戚有二伯,他是個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愛打腔,卻喜歡同石頭、麻雀、黃狗談天。聽祖父講,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戰徵時,多虧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罵他“絕後”,只要聽到有人這樣罵他,就會傷心的大哭起來。

  • 2 # 使用者407420591484

    《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40年寫於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說共分7章,前有序後有尾聲,著名文學巨匠茅盾作序。

    《呼蘭河傳》,長篇小說,1940年寫於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代表作,透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表達出作者對於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講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了她 “回憶式”的巔峰之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她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種“孤寂與苦悶”的情懷,其實也可以從這一角度予以理解。《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的一部長篇小說。從一種特殊的程度上來說,是蕭紅的一部絕世之作。這部作品在思想上繼承了魯迅對華人民性質的剖析與批判;在題材上,開創了介於散文、詩歌與小說之間的一種體裁樣式;在語言上,文字娓娓道來,樸實清新,沉鬱感傷。因此,這部作品無論在思想、體裁還是語言上都有著很高的藝術和審美價值。原文:有一次一個孩子說那豬肉一定是瘟豬肉,並且是當著母親的面向鄰人說的。

    那鄰人聽了倒並沒有堅決的表示什麼,可是他的母親的臉立刻就紅了。伸出手去就打了那孩子。

    那孩子很固執,仍是說:

    “是瘟豬肉嗎!是瘟豬肉嗎!”

    母親實在難為情起來,就拾起門旁的燒火的叉子,向著那孩子的肩膀就打了過去。於是孩子一邊哭著一邊跑回家裡去了。

    一進門,炕沿上坐著外祖母,那孩子一邊哭著一邊撲到外祖母的懷裡說:

    “姥姥,你吃的不是瘟豬肉嗎?我媽打我。”

    外祖母對這打得可憐的孩子本想安慰一番,但是一抬頭看見了同院的老李家的奶奶站在門口往裡看。

    於是外祖母就掀起孩子後衣襟來,用力地在孩子的屁股上哐哐地打起來,嘴裡還說著:

    “誰讓你這麼一點你就胡說八道!”

    一直打到李家的奶奶抱著孩子走了才算完事。

    那孩子哭得一塌糊塗,什麼“瘟豬肉”不“瘟豬肉”的,哭得也說不清了。

  • 3 # 踏遍青山人未老

    祖父的園子,選自蕭紅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描寫了作者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裡度過的難忘時光。那時的作者是自由的、快樂的,祖父對蕭紅的無限包容與慈愛,是成年後的作者最難以忘懷的。或許每個成年人背後的身不由己,最渴望的還是童年時代的那份自由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螢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