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豬豬

    昭陵六駿的文化意義;昭陵六駿已經不僅是大唐太宗皇帝宣揚文治武功,警示後人的祭器,而已成為集中展示唐朝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的實物載體,它本身所固有的也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它從某種意義上已經承繼了一種磅礴大氣,積極向上的民族發展精神,昭陵六駿也因此而成為中華民族追憶先祖偉業,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國寶重器。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統一戰爭中先後騎乘過的六匹戰馬。貞觀十年(公元636年),李世民為了紀念曾經唇齒相依,生死與共的戰馬,詔令著名畫家閻立本繪製圖樣,工藝美術家閻立德設計並組織施工雕刻,把這六匹馬分別刻製成高1.5米,寬2米,厚0.3米的青石屏,列置於昭陵北麓的祭壇上,是為馳名中外的“昭陵六駿”。

    石刻昭陵六駿造形或屏息靜立,或飛躍馳騁,刻工精湛,錚錚露骨,栩栩如生。“特勤驃”是一匹毛色黃裡泛白的戰馬,曾載李世民夜行二百餘里,激戰數十仗,一舉擊敗了臭名昭著的“兒皇帝”劉武周,收復了黃河以東山西等地。“白蹄烏”現已殘損甚重,但其疾速飛奔,勢不可擋之狀卻仍保留得淋漓盡致,再現了當年淺水原(今陝西省長武縣內)大戰之時,該馬勢若凌雲,所向披靡的無畏氣概。“颯露紫”是石刻六駿中惟一一匹兼刻人物影象的戰馬,藝術家們緊緊抓住該馬胸部中箭,大將丘行恭為其拔箭時欲拔不忍的瞬間動作,真實地表現出一種殘酷激烈的戰爭場面。“青騅”和“什伐赤”都是李世民與竇建德勢力在武牢關大戰時的坐騎,二馬各中五箭,一役具損。“拳毛 ”是李世民率兵平定劉黑闥時的戰馬,該馬身中九箭而亡,充分顯示了李世民連年征戰,浴血疆場的艱辛,也留給了後世子孫以“勿忘歷史”的諄諄告誡。

    從雕刻手法來看,昭陵六駿打破了歷代帝王陵墓所列置之石刻都是圓雕作品的模式而採用浮雕工藝製作,其最早源自於古代印度的佛教石窟寺文化。唐代的能工巧匠衝破了傳統觀念的羈絆,大膽吸收並採用帶有濃厚佛教文化特色的高肉浮雕法刻制昭陵六駿,達到了傳統儒學兼融佛教文化相統一的更高境界。石刻昭陵六駿以其經典獨到的藝術魅力和無比悲壯的英雄史詩默默地訴說著一代名君唐太宗的輝煌人生。

    然而,使人痛心的是,二十世紀初,一批美國不法商販勾結國內盜賊卻將昭陵六駿中的“拳毛 ”和“颯露紫”打破並盜運出國門,流落於美國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浮雕在時隔四年之後的二次盜賣活動中被愛華人士奮力奪回,倖免於難,現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時至今朝,歲月滄桑。昭陵六駿已經不僅是大唐太宗皇帝宣揚文治武功,警示後人的祭器,而已成為集中展示唐朝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的實物載體,它本身所固有的也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它從某種意義上已經承繼了一種磅礴大氣,積極向上的民族發展精神,昭陵六駿也因此而成為中華民族追憶先祖偉業,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國寶重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州橋重修過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