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79449354643

    修過7次

    第一次修繕:

      唐貞元八年(公元792年)七月,因大水沖壞橋北面西側的金剛牆,橋臺下沉,使“排(小拱)有欹斜崩裂現象,用補石重砌方法,恢復了原狀,並複製欄板望柱,以還原貌,橋工堅固。

      第二次修繕:

      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因鑿鐵腐蝕脫落,被盜使外側拱出現側傾現象。於是眾工扶正復原。實際則是因靠外之拱圈有側傾現象,而聯絡拱圈的鐵件又有短缺,需要把拱圈“正”起來。"千夫不能,懷丙不役眾工以術正之。”針對拱圈側傾的自然原因,設法消除這一原因,而靠技術使橋復故。

      第三次修繕:

      明嘉靖四十至四十二年(公元1562-1563年)。橋之上轍跡深處,積三十年為一易石……重為修飾,以永其勝,以利馳驅,嘉靖四十二年。此次修葺因橋面石經車輛長期碾軋,“轍跡”很深,凹凸不平,不便行車。於是新鋪橋面石。

      第四次修繕:

      明嘉靖癸亥年(公元1563年),主要修繕“南北碼頭及欄檻柱腳。”並仿照原來欄板、望柱上的龍獸圖案雕刻,“復如舊制。”另外增加了一些新的“故事展象。”

      第五次修繕:

      明嘉靖癸亥(公元1563年)開始。因停息橋下的船民生火煮食所致,修復橋石縫隙,加固了腰鐵。

      第六次修繕:

      明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秋天動工,冬天完成。修繕原因是在公元1563年“敝於逸火”修葺後,時隔34年,因橋面“兩敝於積轍”,即由於多年車輛滾軋,致使橋面破損。

      第七次修繕:

      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城南修大石橋,州守李景梅,命其董役。元治先揖錢數千緡為倡。工竣州守賜‘急公好義’匾額。”這次修繕未說原因。

  • 2 # 我以我心待明月

    趙州橋前後共經歷過8次修繕,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都曾對其進行了修繕。最後一次修繕歷時3年,從1955年到1958年。也正是這一次修繕,使得趙州橋“煥然一新”。

  • 3 # 使用者1073991358859

    隋朝是趙州橋建立的時間,接下來基本上每隔兩三百年,趙州橋就會重修一次。唐朝李世民統治時期,北宋宋英宗時期,明朝嘉靖年間,清朝乾隆時期以及光緒時期,都對趙州橋進行過維修和重建。這才讓這座古橋能夠屹立到21世紀。

    對趙州橋最新的維修是上世紀50年代,為了修這座橋,整整花費了三年時間。1952年,國內的考古學家對趙州橋進行了一次考古發掘,在河床下找到了許多文物,這其實也是對趙州橋維修工作的開始。

    作為一座石拱橋,趙州橋的拱圈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必須加以解決才能讓它繼續屹立下去,為此專家們採用了鋼筋和混凝土材料,將趙州橋原本的工藝替代,讓趙州橋成為了真正固若金湯的存在。現在已經70年過去了,趙州橋的狀況依然非常完好,這充分說明了重修對保護趙州橋的重要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茶山文化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