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87463130698

    中國威脅論就是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偏見。

    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於上世紀提出“文明衝突論”,其中“世界衝突的根源在於文明的差異”的觀點一直飽受爭議。

    “400年前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研究了中國‘4000年的歷史’和長達30年的調研後,在其晚年完成的《中國札記》裡得出了非常重要的結論:華人真的沒有要擴張國界、企圖侵略遠方的野心”。

    餘秋雨表示在今天重提利瑪竇,在於破除定式和想象所帶來的對於中國的誤讀。他認為,在今天和未來可能發生衝突的不是文明與文明之間,而是文明與野蠻之間。

    華人重“內”,西方人崇“外”。華人透過節慶活動企盼豐收、享受喜悅,而西方人則更偏向藉此發洩個人情緒、張揚個體人格。

    思維模式,西方重唯理、思辯細節分析;中方重經驗、直覺整體綜合。

    隱私方面,華人的隱私觀念比較薄弱,認為個人要歸屬於集體,在一起講究團結友愛,互相關心,故而華人往往很願意瞭解別人的酸甜苦辣,對方也願意坦誠相告。

    而西方人則非常注重個人隱私,講究個人空間,不願意向別人過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願意讓別人干預。例如:華人第一次見面往往會詢問對方的年齡,婚姻狀況,兒女,職業,甚至收入,在華人的眼裡這是一種禮貌,但在西方人眼裡則認為這些問題侵犯了他們的隱私。

    時間觀,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是聯絡在一起的,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它們非常珍惜時間,在生活中往往對時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計劃,並養成了按時赴約的好習慣。

    而華人則屬於多向時間習慣的國家,在時間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一般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嚴格的按照計劃進行。

    客套語,華人注重謙虛,在與人交際時,講求“卑己尊人”,把這看作一種美德,這是一種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象。在別人讚揚我們時,我們往往會自貶一番,以表謙虛有禮。

    由於中西文化差異,我們認為西方人過於自信,毫不謙虛;而當西方人聽到華人這樣否定別人對自己的讚揚或者聽到他們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時,會感到非常驚訝,認為華人不誠實。

    餐飲習俗,中華民族素有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在交際場合和酒席上,熱情的華人常常互相敬菸敬酒。華人宴客,即使美味佳餚擺滿一桌,主人也總習慣講幾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話。

    主人有時會用筷子往客人的碗裡夾菜,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國家,人們講求尊重個人權益和個人隱私,所以他們不會做強人所難的事。吃飯的時候,絕不會硬往你碗裡夾菜,自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他們也不會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喝酒,不會非要你喝醉了為止。

    行為規範,比如華人輕拍小孩子的頭部表示一種友好,而在西方國家,這是一種極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會對此非常憤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送人杯子都什麼意思啊?還有手錶等越詳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