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昳萍文

    中國古籍《山海經》中沒有“貘”的記載,而是記載了一種名為“猛豹”的動物,清代學者郝懿行在其所著《山海經箋疏》中認為“猛豹即貘豹”。原文如下:

    《山海經·西山經》:“獸多猛豹。”

    《山海經箋疏·西山經》:“猛豹即貘豹也,貘豹、猛豹聲近而轉。”

    由此可以看出,《山海經》中並沒有記載名為“貘”的動物,更沒有記載此種動物食夢的內容。而網上流傳的來自《山海經》的那些關於貘的文字,是現代人臆造,非《山海經》中原文。

    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中也有關於貘的記載,原文如下:

    《說文解字·第九下·豸部》:“貘:似熊而黃黑色,出蜀中。從豸,莫聲。”

    清代學者段玉裁在其所著《說文解字注》中對此條內容的解釋為:

    “即諸書所謂食鐵之獸也。……《爾雅》謂之‘白豹’,《山海經》謂之‘猛豹’。今四川川東有此獸。”(《說文解字注·九篇下·豸部》)

    唐代文豪白居易在《貘屏贊》中的記載——“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南方山谷中,‘寢其皮闢瘟,圖其形辟邪’”

    古代含義

    貘在中國的傳說:

    在中國有關貘的傳說並不存在吃掉噩夢的描寫,據說使用貘的毛皮做為坐墊或寢具可以避免疾病和厄運,還有繪製貘的畫來避免邪氣的風俗,唐代曾有人在屏風上繪製貘。這種民俗信仰傳播到日本後,據信是“避免噩夢”被解釋為了“吃掉厄運”。

    唐代的書籍‘唐六典’中有關於叫做“莫奇”的神將夢吃掉的記述,亦有將此與貘混同的說法。但是在《唐六典》一書中並沒有所謂“莫奇”的記載,而是記載了“伯奇食夢”,“伯奇食夢”是當時朝廷在冬季舉行大儺祭祀時,歌童所唱的歌詞中的一句,這種大儺祭祀所唱的歌詞在《後漢書》中也有相同記載。因此所謂“莫奇”只是訛傳而已。

    貘傳到日本後的傳說:

    在傳說中,夢貘會在每一個天空被灑滿朦朧月色的夜晚,從幽深的森林裡啟程,來到人們居住的地方,吸食人們的噩夢,夢貘會發出如同搖籃曲般的輕聲鳴叫,讓人類在這種聲音的相伴先甜睡,之後將人們的噩夢慢慢地、一個接著一個地吸入囊中。夢貘在吃完人們的噩夢之後便又悄悄地返回到從林中,繼續他神秘的生活。

    有趣的是,依照《說文解字·第九下·豸部》:“貘:似熊而黃黑色,出蜀中。從豸,莫聲”和清代學者段玉裁在其所著《說文解字注》中對此條內容的解釋:“即諸書所謂食鐵之獸也。……《爾雅》謂之‘白豹’,《山海經》謂之‘猛豹’。今四川川東有此獸”(《說文解字注·九篇下·豸部》)可知,祖先貘是一種類熊的動物,有可能是熊貓,並不是今天的動物貘的形象。

    而在日本,近代後馬來貘傳入日本,因其可愛蠢萌的形象漸漸代替了原先霸氣的中國傳說的貘形象。我們當今所熟知的食夢貘“象鼻豬”的可愛外貌,便是來自於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00元左右的電腦能推薦一下嗎,平常辦公兼遊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