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4945051600

    David Swensen教授:讓我從一個相對爭議的話題開始。投資管理業務,當剝離種種表像追溯到其本質時,其實非常簡單。為什麼這麼說?如果我們今天在這裡分組,把你們分成四人、五人或六人的小組,讓你們討論在長期投資組合的管理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我想所有小組都會得出非常相似的結論。如果進行長線投資且存在股權偏好,那麼從長期看,股票是上漲的。鮑勃·希勒(金融市場一課主講教師,金融學教授,《非理性繁榮》一書作者)的朋友傑里米·西格爾有一本著作,標題很簡單-《股票長線法寶》,你們都知道,該書是指定書目。

    另一個需要討論的話題是,分散投資很重要。事實上,任何一個讀過金融基礎教材的人,任何一個以正常思維來考慮投資問題的人,都知道分散投資是投資管理的一條重要的基本原則,事實上,哈里·馬科維茨就把分散投資比喻為“免費的午餐”。我們都學過經濟學入門課程,知道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回事,但馬科維茨稱分散投資是免費的午餐,給定回報率可以降低風險,給定風險水平可以提高回報率。聽上去不錯,相當簡單是吧!兩個原則,長期投資中的股權偏好以及分散投資。

    鮑勃在介紹中提到,我1985年剛來耶魯時,已經在華爾街待了六年,完全沒有任何投資組織者的經驗,我覺得那樣也挺不簡單的,那時我在耶魯要管理上十億美元的投資組合。在當時,那是筆鉅款,而我卻沒有任何投資組織者經驗,我該怎麼做?一種我認為比較實際的做法,就是關注周圍的人在幹什麼,於是我觀察了各個大學是如何進行資產配置的。結論是,19世紀80年代中期的捐贈資產50%用於普通股投資,40%用於美國債券和美元現金投資,10%用於其他投資。我觀察和思考發現其中並無玄機,你將半數資產投資於單一類別美國普通股,另外40%投資於債券和現金,於是90%的投資都在本國有價證券中,僅10%用於比如不動產、風險資本或私募股權投資,這一小塊幾乎對投資回報沒有什麼作用。拋開慣常思維和傳統做法,我們在耶魯開創了一條新路,一條我認為從根本上改變了機構投資管理方式的新路。

    幾年前,我寫了《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一書,我用這個大膽的標題,原因是我們已經從傳統模式,即50%股票、40%債券和現金,轉變為更加傾向權益和更加多樣化的投資模式。今天我想講的就是,我們如何從傳統模式轉變為所謂耶魯模式,我想要透過討論可用的投資工具來講述這個過程。不論是對機構投資者還是對個人投資者,這些工具是相同的,講講我們如何應用這些工具,以及這些工具怎麼發展成現在的投資組合。這些工具是資產配置、市場時機選擇和證券選擇。

    首先,資產配置主要是指你的投資組合包括哪些資產,以及每種資產所佔的比例。第二,市場時機選擇涉及偏離長期資產配置的短期操作。第三,證券選擇,說的是如何管理每個單獨的資產類別。你是應該持有市場投資組合,指數化資產,獲取與市場一致的回報率,還是積極管理每項資產,力求獲得市場水平以上的回報率,以及風險調整後的超額收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時空一體化資料模型有哪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