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長語》[清]潘德輿 ○作人詩七章 作人先立志,志立乃根基。
人無向上志,念念入塗泥。從善天所命,爾毋迷途歧。 念念循善念,大端為順親。何不從親訓,而乃從他人?悖德者自思,何以有此身? 順親非面貌,反身誠為主。外順內悖之,禽獸衣冠伍。魂夢內省來,欺詐速宜去。 誠心順親者,作事必識羞。惟恐辱吾親,戲蕩是吾仇。匪人引貨色,斷不與交遊。 識羞知正路,步步學謹慎。守身如執玉,保德保性命。一言不敢妄,矧敢有惡行? 謹慎自勤業,讀書真讀書。熟讀復細思,無處肯模糊。將求古人心,立品與之俱。 凡吾之所言,經傳鹹已具。古訓誰不聞?嗜慾絆乃誤。斬欲始作人,失足悔遲暮。 右詩七章,章章相銜接而下,以首章為提綱,以末章為歸宿。中五章□順親,仁也;誠身,信也;識羞,義也;謹慎,禮也;讀書,智也。五常具備,萬事萬物之理,不出乎此矣。所以不言五常之名目,不依其自然之次序者,以言其理,則名目可不言也。且五常之理,甚大而精,姑言淺近急切之端,以自成其次序耳。 順親、誠身,雖非淺近,而小子肯聽父母教訓,亦為順親;肯踏實作事,絕不說謊欺人,亦為誠身,此皆最急之事。識羞、謹慎,皆踏實做工夫處,故即次之。讀書,在作人為餘事,乃智之一端,故置之後;然非此不能明理以誠其身,故足與上四者相配而立也。總之,先非立志,則善無原;終非斬欲,則惡不淨。故首、末二章,尤吃緊也。能率首、末二章之意,而中五章,乃一線穿成矣。 以“作人”二字命題,明從此,則為人;不從此,則為禽獸也。欲為人乎?欲為禽獸乎?如之何勿思?孟子曰:“我固有之也,弗思爾矣。”“豈愛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故“思”字最要。思之熟乃能立志耳。程子亦曰:為惡之人,未嘗知有思;有思,則為善矣。一心為善,非立志而何。 知羞能吃苦,踏實自生明(肯吃苦而不尋樂,必是個出色男子)。理義為真我,《詩》、《書》是後天。 聰明而浮游,非有成之材也。魯鈍之質而又有浮游之心,吾不知之矣。 “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字,爾輩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視若束縛人之物而苦之也。知其所以當然之故,則不苦之矣。此非思不可也。口講耳聞,皆當然者也;學也,學而不思則罔,罔則苦也。 講日記故事,孝子悌弟,便有思齊之心,方是有才情後生。 肯讀書者,遠到不通道,為下愚。 只要一個真心,“真心”者,恥也。 先求專誠不欺,再講餘事。 天下無一事能假,天下無一人可欺。不能假而假之,其徒假也──可笑。不能欺而欺之,其自欺也──可哀。 渾樸如孺子,微細如鳥雀,而不能欺之言色間,況進於此者乎? 孝弟者,人之元氣;廉恥者,人之骨幹;忠信者,人之心肝,試思此,有一時可無者乎? 經、史,飲食也,所謂“後天”也,亦不可廢也。
《示兒長語》[清]潘德輿 ○作人詩七章 作人先立志,志立乃根基。
人無向上志,念念入塗泥。從善天所命,爾毋迷途歧。 念念循善念,大端為順親。何不從親訓,而乃從他人?悖德者自思,何以有此身? 順親非面貌,反身誠為主。外順內悖之,禽獸衣冠伍。魂夢內省來,欺詐速宜去。 誠心順親者,作事必識羞。惟恐辱吾親,戲蕩是吾仇。匪人引貨色,斷不與交遊。 識羞知正路,步步學謹慎。守身如執玉,保德保性命。一言不敢妄,矧敢有惡行? 謹慎自勤業,讀書真讀書。熟讀復細思,無處肯模糊。將求古人心,立品與之俱。 凡吾之所言,經傳鹹已具。古訓誰不聞?嗜慾絆乃誤。斬欲始作人,失足悔遲暮。 右詩七章,章章相銜接而下,以首章為提綱,以末章為歸宿。中五章□順親,仁也;誠身,信也;識羞,義也;謹慎,禮也;讀書,智也。五常具備,萬事萬物之理,不出乎此矣。所以不言五常之名目,不依其自然之次序者,以言其理,則名目可不言也。且五常之理,甚大而精,姑言淺近急切之端,以自成其次序耳。 順親、誠身,雖非淺近,而小子肯聽父母教訓,亦為順親;肯踏實作事,絕不說謊欺人,亦為誠身,此皆最急之事。識羞、謹慎,皆踏實做工夫處,故即次之。讀書,在作人為餘事,乃智之一端,故置之後;然非此不能明理以誠其身,故足與上四者相配而立也。總之,先非立志,則善無原;終非斬欲,則惡不淨。故首、末二章,尤吃緊也。能率首、末二章之意,而中五章,乃一線穿成矣。 以“作人”二字命題,明從此,則為人;不從此,則為禽獸也。欲為人乎?欲為禽獸乎?如之何勿思?孟子曰:“我固有之也,弗思爾矣。”“豈愛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故“思”字最要。思之熟乃能立志耳。程子亦曰:為惡之人,未嘗知有思;有思,則為善矣。一心為善,非立志而何。 知羞能吃苦,踏實自生明(肯吃苦而不尋樂,必是個出色男子)。理義為真我,《詩》、《書》是後天。 聰明而浮游,非有成之材也。魯鈍之質而又有浮游之心,吾不知之矣。 “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字,爾輩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視若束縛人之物而苦之也。知其所以當然之故,則不苦之矣。此非思不可也。口講耳聞,皆當然者也;學也,學而不思則罔,罔則苦也。 講日記故事,孝子悌弟,便有思齊之心,方是有才情後生。 肯讀書者,遠到不通道,為下愚。 只要一個真心,“真心”者,恥也。 先求專誠不欺,再講餘事。 天下無一事能假,天下無一人可欺。不能假而假之,其徒假也──可笑。不能欺而欺之,其自欺也──可哀。 渾樸如孺子,微細如鳥雀,而不能欺之言色間,況進於此者乎? 孝弟者,人之元氣;廉恥者,人之骨幹;忠信者,人之心肝,試思此,有一時可無者乎? 經、史,飲食也,所謂“後天”也,亦不可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