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代號城北
-
2 # 使用者9221860984705
宇宙大爆炸釋放出大量物質和巨大的能量,又不知經歷了多少年代,宇宙還未定型,還沒有星系和行星,更沒有生命;到處都是一片黑暗,氫原子亦尚在虛空;四處散佈的密度較大的氣團在不知不決中慢慢變大,氫聚整合比現代的恆星還要大的多的氣團;最後在這些大氣團中點燃了核反應的火炬。第一代星體就這樣產生了,從而照亮了黑沉沉的宇宙空間。核裂變產生了重元素,以及氫燃燒後留下的塵埃,這些正是未來行星和生命形式所需要的原材料。巨大的星體不久就耗盡了它們貯存的核燃料。在後來發生的大爆炸的震撼下,這些星體又將其大部分物質重新送回到原來形成它們的較稀薄的氣體中。然後,在星體間的濃雲中形成了由多種元素組成的新聚結體,從而產生了新一代的星體。附近較小的聚結體雖然也能變大,但其體積太小,不足以激發核裂變,便朝著行星的方向發展。其中有一個由岩石組成的小星體,那就是早期的地球。早期的地球在不斷的熔融和凝結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甲烷、氨、水和氫氣,它們被地球捕集而形成原始的大氣和海洋。在Sunny的沐浴下,地球逐漸變暖,併產生了風暴和電閃雷鳴。火山爆發、岩漿奔流。這一切過程使原始大氣中的分子碎裂,分子的分裂物重新聚結,逐漸生成日益複雜的物質形式,溶界在原始海洋中。再經過一段時間,海水變成溫暖而又稀疏的液體。在地表上,發生了分子的組合和複雜的化學反應。有一天,偶然出現了一種能以其它分子為原料,複製出與它們自身相同的分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能更加準確精細地進行自我複製的分子。自然的選擇有利於那些複製能力最強的分子。哪些分子複製的好,哪些分子便增多。由於分子複製的消耗,以及轉化自我複製的有機分子的複雜縮合,原始的海水逐漸變稀了。生命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出現了。地球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國際名稱為“該婭”,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數是第三顆。它有一顆天然的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於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橢球體,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約21千米。阿波羅飛船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是由一系列的同心層組成。地球內部有核(地核)、幔(地幔)、殼(地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氣圈,還有磁層,形成了圍繞固態地球的美麗外套。
回覆列表
1、地面到地核的距離是6371公里,誰也不知道地底深處究竟是怎樣的,因為至今人類鑽過最深的地洞僅有12.3公里。僅僅只是鑽到地球的表皮甚至可以是忽略不計!
木星鑽石雨
2、這是土星,大氣資料顯示,這裡充滿了結晶碳(鑽石),這意味著土星可能常年下著“鑽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