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97021862136

    月下演東坡語

    《月下演東坡語》是清代詩人汪琬的作品,詩文共兩首,總計56字,全詩表達出作者相當飽滿的遊興於月白風清之夜任情適性,悠然出遊。

    中文名稱

    月下演東坡語

    作 者

    汪琬

    詩文字數

    56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月下演東坡語

      其一

      自入秋來景物新,拖筇放腳任天真。

      江山風月無常主,但是閒人即主人。

      其二

      隱隱清規吐遠山,酒槍茗碗頗相關。

      人間何處無風月,欠個閒人似我閒。

    作品賞析

      宋代蘇軾(別號東坡居士)在《前赤壁賦》中說:“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蘇東坡畫像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詩題中所調“演東坡語”,即發揮上面這段話的意思。詩中的“筇”,指竹製手杖;“天真”,是說不受拘束的真性情,與杜甫《寄李白》詩中的“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的“天真”同義。

      寫作此詩時,看來詩人的年事已高。何以見得?一則外出已要手杖陪伴,二則已以“閒人”自居——這就不是“又得浮生半日閒”的暫得寬餘,而是在擺脫俗務、參透人生以後不復有所牽掛的真正閒適。同時從詩中又可知道,其時詩人身體尚健,心情不惡,故而注意到了入秋以來的景物變化,並以相當飽滿的遊興於月白風清之夜任情適性,悠然出遊。

      詩的前兩句述出遊的情事,後兩句抒出遊的感想。前兩句實寫,是對“東坡語”的實踐,清風明月悠然入懷,物我合一,攜杖信步,其樂融融;後兩句虛寫,是對“東坡語”的發揮。蘇軾只是泛說“天地之間,物各有主”,具體到自然景物,則認為人入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詩人汪婉則進一步認為,江山風月的主人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人員的更迭固然是變,而即使是同一人,也因心情之異而有所不同:心閒方能成為大自然的主人,若心為俗務牽累,是不可能欣賞到大自然的美色的。

      詩人從親身的生活體驗中提煉出來的“但是閒人即主人”,富於哲理性,從物我關係上說明了審美主體的狀況對於把握客體,獲得美感的重要性。對審美過程中主客體關係的探討,在先秦以來的美學思想中早已有之,但詩人並不是在作理論上的簡單重複,而是極富於情韻的筆調,透過詩的意境加以表現。由於抒情議論的成分與敘事相結合,實寫與虛寫相統一,全詩就顯得既親切感人而又豐富深刻。尤其是後兩句,極淺俗,又極精警,將人人心中所有而又口中所無的一層意思和盤托出,更足以搖盪性靈,入人呈為深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紐西蘭旅遊簽證自由行都需要什麼條件和手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