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也不想死啊,所以在董卓死後,拼命謀劃佈局,但結果卻意外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伴隨著黃巾之亂,以及後來的董卓入京,支援東漢王朝統治的外戚、宦官勢力,幾乎被一掃而空。
如果不算劉氏宗親的話,那麼此時的天下,主要分為兩大勢力流派:老牌世家大族集團、新晉草根軍事集團。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士人和軍事貴族之間隔著一道天塹。後來的蜀漢政權裡面,張飛拜訪劉巴,結果後者卻對前者愛答不理的,搞得張飛下不來臺。
這還是同一勢力內部啊,張飛的實力地位遠非劉巴可比,且張飛以“敬重君子”出名,就這都還遭受這樣的待遇(也難怪關二爺不願意搭理士人了,壓根不是一路人啊)。
可想而知,作為草根出身的董卓,一上來就直接在朝廷中樞出手。和世族之間的矛盾,會激化到何種地步。雙方要是能和平相處,那才怪呢。
但面對董卓的勢大,只能採取迂迴的策略了。作為太原王氏出身的王允,成了董卓身邊的紅人,還被賜了個“溫侯”的爵位。
如果開上帝視角來看下的話,這分明就是一份臥底的工作啊。
從結果來看的話,王允簡直超額完成了“臥底”的工作。收服了董卓的幷州系勢力(呂布及幷州狼騎);西涼系的李傕、郭汜也有意投降。
這簡直是,臥底臥成了社團老大啊!
不少影視劇中,都有過這樣的情節:臥底許久,最後卻被組織懷疑變節,淪為一個揹負著汙點的邊緣人物。
此刻的王允面臨的狀況,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他流露出一絲,對董卓集團人物的仁慈,那立時之間,他在關東世族的眼裡,就變成了另一個新的董卓!
或許下一次的諸侯討董,要討伐的就是他王允了。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出現,蔡邕僅僅是為董卓掉了幾滴眼淚,卻被他痛下殺手;李傕、郭汜要投降,也被他無情拒絕。
王允雖然不算大才,但能在董卓手下平安過了三年,這點腦子應該有吧?按理說不至於作出如此不理智的舉動,只能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吧。
只是為了向自己所依賴的世家勢力,表達自己的忠誠罷了。但沒想到,高估了關東世家的反應能力,低估了李傕、郭汜的反撲力度。
王允給自己釀成身死之禍,也連累的大漢王朝再無翻盤的機會。
只能說是一種臥底的悲哀吧~
王允也不想死啊,所以在董卓死後,拼命謀劃佈局,但結果卻意外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伴隨著黃巾之亂,以及後來的董卓入京,支援東漢王朝統治的外戚、宦官勢力,幾乎被一掃而空。
如果不算劉氏宗親的話,那麼此時的天下,主要分為兩大勢力流派:老牌世家大族集團、新晉草根軍事集團。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士人和軍事貴族之間隔著一道天塹。後來的蜀漢政權裡面,張飛拜訪劉巴,結果後者卻對前者愛答不理的,搞得張飛下不來臺。
這還是同一勢力內部啊,張飛的實力地位遠非劉巴可比,且張飛以“敬重君子”出名,就這都還遭受這樣的待遇(也難怪關二爺不願意搭理士人了,壓根不是一路人啊)。
可想而知,作為草根出身的董卓,一上來就直接在朝廷中樞出手。和世族之間的矛盾,會激化到何種地步。雙方要是能和平相處,那才怪呢。
但面對董卓的勢大,只能採取迂迴的策略了。作為太原王氏出身的王允,成了董卓身邊的紅人,還被賜了個“溫侯”的爵位。
如果開上帝視角來看下的話,這分明就是一份臥底的工作啊。
從結果來看的話,王允簡直超額完成了“臥底”的工作。收服了董卓的幷州系勢力(呂布及幷州狼騎);西涼系的李傕、郭汜也有意投降。
這簡直是,臥底臥成了社團老大啊!
不少影視劇中,都有過這樣的情節:臥底許久,最後卻被組織懷疑變節,淪為一個揹負著汙點的邊緣人物。
此刻的王允面臨的狀況,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他流露出一絲,對董卓集團人物的仁慈,那立時之間,他在關東世族的眼裡,就變成了另一個新的董卓!
或許下一次的諸侯討董,要討伐的就是他王允了。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出現,蔡邕僅僅是為董卓掉了幾滴眼淚,卻被他痛下殺手;李傕、郭汜要投降,也被他無情拒絕。
王允雖然不算大才,但能在董卓手下平安過了三年,這點腦子應該有吧?按理說不至於作出如此不理智的舉動,只能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吧。
只是為了向自己所依賴的世家勢力,表達自己的忠誠罷了。但沒想到,高估了關東世家的反應能力,低估了李傕、郭汜的反撲力度。
王允給自己釀成身死之禍,也連累的大漢王朝再無翻盤的機會。
只能說是一種臥底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