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如下:
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之月,現在的月卻曾經照過古人。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詠月抒懷詩《把酒問月》。
原文如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譯文如下:
青天上的明月你何時出現?我現在停下酒杯且探問之。
人攀於明月之上自不可得,月亮行走卻與人緊緊相隨。
皎潔得如鏡飛昇照臨宮闕,雲靄散盡發出清冷的光輝。
只能看見夜間從海上升起,誰能知道早晨在雲間隱沒?
月亮裡白兔搗藥自秋而春,嫦娥孤單地住著與誰為鄰?
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之月,現在的月卻照過古時之人。
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對著酒杯放歌之時,月光能長久地照在金盃裡。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賞析
“把酒問月”這詩題就是作者絕妙的自我造象,那飄逸浪漫的風神唯謫仙人方能有之。題下自注顯得滑稽,友人自己不問而叫別人問月,饒有趣味。
悠悠萬世,明月的存在對於人間是一個魅人的宇宙之謎。“青天有月來幾時”的劈頭一問,對那無限時空裡的奇蹟,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問句先出,繼而具體寫其人神往的情態。這情態從把酒“停杯”的動作見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來的一問分明帶有幾分醉意,從而倍有詩味。
全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極富迴環錯綜之美。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用行雲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將明月與人生反覆對照,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情理並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解釋如下:
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之月,現在的月卻曾經照過古人。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詠月抒懷詩《把酒問月》。
原文如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譯文如下:
青天上的明月你何時出現?我現在停下酒杯且探問之。
人攀於明月之上自不可得,月亮行走卻與人緊緊相隨。
皎潔得如鏡飛昇照臨宮闕,雲靄散盡發出清冷的光輝。
只能看見夜間從海上升起,誰能知道早晨在雲間隱沒?
月亮裡白兔搗藥自秋而春,嫦娥孤單地住著與誰為鄰?
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之月,現在的月卻照過古時之人。
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對著酒杯放歌之時,月光能長久地照在金盃裡。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賞析
“把酒問月”這詩題就是作者絕妙的自我造象,那飄逸浪漫的風神唯謫仙人方能有之。題下自注顯得滑稽,友人自己不問而叫別人問月,饒有趣味。
悠悠萬世,明月的存在對於人間是一個魅人的宇宙之謎。“青天有月來幾時”的劈頭一問,對那無限時空裡的奇蹟,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問句先出,繼而具體寫其人神往的情態。這情態從把酒“停杯”的動作見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來的一問分明帶有幾分醉意,從而倍有詩味。
全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極富迴環錯綜之美。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用行雲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將明月與人生反覆對照,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情理並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