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叢中笑6603

    這裡有個故事。

    有人告訴曹操,龐德的故主馬超現在在蜀國當大官,劉備封馬超為五虎上將,龐德當先鋒,恐怕不會盡心盡力。

    曹操恍然大悟,第二天就收回了給龐德的先鋒印。龐德驚問何故?曹操把馬超在蜀中做官的事告訴了龐德。

    龐德一聽,當場就急了,他分辯說自已與馬超已經沒有關係了,請曹操相信自已,自已肯定為曹操效力。

    龐德回到家,令人去訂了一個棺材,表示此次去,棺材裡不是躺著龐德,就是關羽,要跟關羽決一死戰,以報曹操知遇之恩。

    這就是龐德後來被周倉所擒,寧肯被殺也決不投降的前因後果。

  • 2 # 隨便162729066

    責任在諸葛亮,如果讓馬超召回舊部,龐德,馬岱伴隨馬超。從黃土高原與蒙古草原交接處,直插太原,出兵井陘威脅邯鄲。等於在曹操後背插一刀。

  • 3 # 無懶不賀zzj

    龐德至死不降蜀國,說明龐德有做人底線的高度。

    (龐德)

    龐德本為馬騰部將,極為英勇。後來馬騰被曹操徵召到許都朝廷中任職,龐德自然跟隨馬超。馬超被曹操打敗後,龐德跟隨馬超投靠漢中張魯。後來馬超被張魯派去救援劉璋,抵禦劉備,不想卻在前線投降了劉備,成為劉備取成都的先鋒將軍。當時龐德因病並未跟隨馬超上前線,而是就留在張魯處,張魯此人比較仁厚,並未因為馬超背叛而對龐德給予猜忌和歧視性對待,這樣一來,相當於馬超拋棄了龐德。再後來曹操來了,張魯降曹,龐德也自然跟隨張魯降曹。這樣算來,龐德也算是先後換了三個東家了,但每次都是被迫的,因此並未在任何一方留下罵名。

    (馬超)

    但龐德畢竟是一員勇將,不願意就這樣隨大流似的日漸老去,所以才在襄樊之戰時,堅決請求同于禁一道去迎戰關羽。在曹操因為龐德的親哥哥龐柔就在蜀漢為官的情況下,對使用龐德比較猶豫的時候,龐德不惜抬棺上陣,以表忠心。被關羽擒住後不屈而死。

    (龐德被擒)

    大部分人不理解的是,龐德為什麼一定要用性命來為曹操盡忠。筆者卻以為,龐德之人品堪稱人上之人。

    在龐德迎戰關羽之前,曹操並未對龐德給予特殊的恩惠和重用,但也並未給予歧視性對待,只是做到了同自己的舊將一視同仁,但對於龐德來說就已經足夠了。龐德覺得自己既然領著曹操的俸祿,在曹操這裡得到了棲身之所,曹操並沒有薄待他,他就應該為曹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就是他人品中第一個貴重的地方。 同時龐德不願意讓自己在一身本領的情況下空耗歲月,虛度年華,碌碌無為,寧可戰死,也不願偷生,這是他人品中第二個貴重的地方。龐德雖然敗了被擒,在故主馬超和親兄龐柔都在蜀漢為官,只要他說句話立刻就可以得到蜀漢的信任重用的情況下,他卻不願意自食其言,做再次改換門庭的“四姓家奴”,這是他人品中最為貴重的地方。

    歷史上的敗將多了,因為一敗而青史留名的人,龐德卻是響噹噹的一號。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在關羽北伐的襄樊之戰中,龐德所乘坐的小船傾覆,被關羽俘虜,關羽知道龐德的堂兄龐柔身在蜀漢,於是勸龐德投降,結果龐德破口大罵。

    《三國志 龐德傳》: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

    龐德對關羽說道:小子,說什麼投降!魏王有百萬雄兵,聲威震動天下。你的主君劉備只是個庸才罷了,怎麼會是魏王的敵手!我寧肯成為國家的亡魂,也不做敵軍的將領。

    龐德

    由於龐德視死如歸,最終關羽殺了他,龐德為自己的忠誠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與龐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于禁,于禁也被關羽俘虜,但是于禁選擇了保命投降,所以他活了下來,最後還活著回到了曹魏。

    龐德明明有機會選擇活下來,但他選擇了死

    這並不是龐德第一次拒絕歸降蜀漢,早在龐德跟隨馬超進入漢中投靠張魯時,龐德就有機會繼續跟隨馬超南下投靠劉備,但龐德的選擇卻是留在漢中暫時投靠張魯。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龐德的堂兄龐柔,很明顯,龐德與龐柔兩堂兄弟是一直跟隨馬超南下的,馬超投靠張魯後,不被待見,於是繼續南下投靠了劉備,龐柔選擇跟隨馬超投靠劉備,而龐德寧願投靠張魯這樣的人,寧願兄弟分離,也不願意跟隨馬超投靠劉備。

    明明有兩次機會,為什麼龐德一直拒絕歸降蜀漢?

    龐德被關羽俘虜

    龐德最初是馬騰軍中的將領,從史書的記載來看,龐德是和張遼一樣的勇武之將,是馬騰軍中最勇猛的將領,沒有之一,其勇猛不亞於馬超,後來馬騰被曹操徵召到朝廷中當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軍隊,龐德於是跟隨了馬超。

    曹操進入了關中之後,馬超聯合韓遂及關中十部軍閥聯合起來反抗曹操,其結果是曹操打敗了關中聯軍,馬超帶著龐德逃到了涼州,一年之後,龐德跟隨馬超捲土重來,結果再次遭到失敗,於是馬超失去了在關中的立足之地,南下漢中投靠了張魯。

    雖然馬超一直失敗,但是龐德一直不離不棄地跟隨馬超,說明了龐德比較忠心,至少他沒有在當時投靠馬超的敵人曹操,現在問題的關鍵是:馬超投靠了劉備,為什麼龐德不再跟隨馬超了?

    其根本原因就是龐德對馬超的為人感到失望。馬超在歷史上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不是三國演義中所塑造的大漢忠臣。

    龐德對馬超的為人感到失望

    馬超的父親馬騰及其家族被曹操徵召到鄴城做官,名為做官,實為軟禁與人質,這也是曹操為了控制馬騰軍隊的一個辦法,赤壁之戰後,曹操的眼光放到了西部,準備收復關中與涼快,這必然與馬超、韓遂等關中軍閥產生矛盾。

    公元211年,曹操藉著攻打漢中張魯的旗號進入關中逼反了馬超,最終打敗關中軍閥,控制了關中與涼州,馬超戰敗逃走,由於這次戰爭是曹操主動挑起的,雖然馬超是曹操的敵人,但是曹操也沒有加害馬騰及其族人。

    一年之後,馬超為了爭奪失去的地盤,完全不顧忌他被曹操軟禁當成人質的父親馬騰、兩個弟弟馬鐵與馬休以及整個家族兩百多口人的生命安全,主動進攻臣服曹操的城池,這個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以正常的邏輯來說,當馬超攻打臣服曹操的城池時,很明顯就應該會想到曹操會加害自己的親人與族人,但是馬超並不在乎,他為了自己的私念,不顧親人與族人的安全,強行率軍攻打冀城,曹操在一怒之下,就殺死了馬超的父親馬騰、兩個弟弟馬鐵與馬釘,還有整個家族兩百多口人,這等於是把馬超滅族了。

    正史上的馬超是個無情冷血的人

    馬超不是個正常人,是個無情無義的人,或者說是野心很大的人,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放棄家人與族人的生命於不顧,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馬超在反攻冀城時,因為輕信趙衢、尹奉的話,輕易率軍出城,導致自己的妻子和長子被梁寬、趙衢殺害。

    馬超在南下投靠劉備時,沒有把自己的妾董氏和另一個兒子馬秋帶走,導致馬秋被張魯所殺,董氏被強行改嫁給閻圃,可見親人在馬超的眼中,都不如自己的事業重要,這就是馬超的冷血無情,而這些都被龐德看在眼中。

    龐德是一個忠誠的將領,陳壽在史書這樣評價過龐德:

    龐德授命叱敵,有周苛之節。

    翻譯過來,龐德獻出生命叱責敵人,有周苛的節操。周苛是劉邦手下的將領,滎陽之戰中,劉邦被項羽團團包圍在滎陽,當時周苛是守城的將領,劉邦在城破之前偷偷溜走了,周苛則守城直到被項羽俘虜。

    陳壽說龐德有周苛的節操

    項羽想讓周苛歸降,周苛寧死不投降,結果被項羽所殺,周苛的寧死不降成就了忠義的名聲,在陳壽眼中,龐德是跟周苛一樣的人,既是忠誠的人,也是可以為主君犧牲自己生命的人,龐德的忠義與馬超的無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道不同,不相為謀,從性格和政治理念來看,馬超和龐德是完全不同的,馬超為了對抗曹操,可以投靠所有曹操的敵人,比如張魯和劉備,龐德一生主動投降的人只有曹操,沒有第二個人,並且一直忠於曹操,直到被殺。

    龐德的確有機會跟隨馬超一起投靠劉備,但他並沒有這麼做,此時的龐德只想脫離馬超,至於後來投靠曹操,則完全是龐德的性格所致。

    曹操打敗張魯收復漢中後,聽說龐德驍勇善戰,於是任命德為立義將軍,封關內侯,還賞賜龐德食邑三百戶,雖然官職與爵位都不高,但這已經是曹操對龐德的厚愛了,漢朝是有戰功才能封侯,龐德被封侯僅僅是因為曹操聽說龐德驍勇善戰,想用這個人才罷了。

    曹操賞賜龐德

    但在龐德眼中就是曹操的恩惠,此時的龐德面臨人生的低谷,對於前途並不明確,剛剛選擇了離開馬超,還不知道將來如何,只是暫時留在張魯那裡,結果被曹操厚賜,無疑給了龐德一個人生清晰的目標,同時也讓龐德找到了繼續效忠的物件,曹操此舉就火中送碳的效果。

    這也是曹操用人的高明,對於降將,曹操一直是儘量為我所用,並且還給予賞賜,比如張遼,投靠曹操時被封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張郃投靠曹操時被封為偏將軍,賜爵都亭侯,都是官職+爵位的模式,龐德也不例外。

    從某一方面來說,曹操就是龐德的伯樂,曹操善於發現人才,善於用人,這給予龐德極大的信心,信心的背後就是忠誠。

    再回到襄樊之戰,為何龐德寧死不降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1、龐德忠誠

    龐德雖然數次易主,但始終沒有背叛過自己的主君,他最早跟隨馬騰,馬騰被曹操徵召,龐德就跟隨馬超,馬超數次被曹操勢力打敗之後,龐德依然沒有背叛,依然跟著馬超投靠張魯,張魯被曹操收降,龐德順理成章投靠曹操。

    龐德忠誠

    龐德與張遼的經歷有些類似,張遼最初是丁原手下,被丁原派給何進,何進派張遼外出徵兵,結果丁原被呂布所殺,張遼回來後就投靠呂布,呂布後來殺了董卓,又被李傕郭汜打敗,張遼又跟著呂布逃走,呂布被曹操所殺,張遼就投靠曹操了。

    整個過程中,張遼沒有背叛行為,都是被動投靠,龐德也是如此,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很多將領是這樣,包括關羽也是,曾經投靠過曹操,但關羽依然是忠義的化身,從某一方面來說,龐德也是一個忠義的人。

    2、龐德在乎名聲

    龐德是一個在乎名聲的人,非常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在襄樊之戰前,曹營中有很多將領認為龐德的堂兄弟龐柔在蜀漢,有投敵的風險,因此猜忌龐德。

    龐德是怎麼做的呢?他在出戰前誓言要殺死關羽,要不然就是自己被殺,在戰爭中,龐德還射中了關羽一箭,于禁的七軍都被關羽俘虜後,龐德的手下也有很多人想投降,但被龐德所殺,龐德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名聲,用生命證明了自己的忠誠。

    龐德在乎自己的名聲

    這都是因為龐德在乎自己的名聲,把名聲看得比性命重要,龐德在被俘虜前說過一句話:

    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

    這話的意思是:我聽說良將不怕死,不苟且偷生,忠烈之士不損毀節操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的死期了。

    龐德在主動求死,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龐德在乎自己的名聲。

    3、龐德為了家人的前途與性命,放棄了自己的前途與性命

    龐德如果想活命,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投降關羽就行,于禁就是例子,但是如果龐德真的投降了關羽,還會有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他身在魏國的家人前途和性命會有危險。

    曹操時期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將士在前線作戰,家屬必須留在後方(大本營)居住,名為居住,實為人質,曹操多次做這樣的事,就是防止手下將士投降敵人。

    龐德為了親人的前途與命運

    一旦真有人投降敵人,那他們的家屬基本上就沒有前途,情節嚴重的還會沒命,龐德非常在乎家人的性命與前途,寧願放棄自己的,也要給家人留條路。

    事實上,龐德也做到了,當他堅決不降而被殺後,他的四個兒子都被賜給關內侯的爵位,並且還有一百戶的食邑,龐德的行為放在今天來說就是烈士,烈士的家屬當然會受到優待,但前提是龐德不能投降並且要犧牲自己。

  • 5 # 超級七品小芝麻官

    龐德至死不願投降蜀國,他為何這麼執著?你看他臨死前說了什麼!看懂龐德臨死前所說的話,也就明白他為何堅決不投降蜀漢了!

    龐德的一生

    龐德原本是馬騰(馬超父親)的手下,被評價為勇冠三軍,非常生猛!馬騰常年活躍於涼州,而涼州人口複雜,漢人和羌人、氐人生活在一起,非常容易產生摩擦,也正是在互相的爭鬥中,龐德逐漸脫穎而出,憑戰功升遷為校尉。

    大家都知道,三國正史和三國演義有一個很大的區別,那就是兩軍作戰,主帥是不會親自上場拼殺的,所以說別看三國演義中,那麼猛將經常征戰敵軍主將,但是在三國正史中,真正做到陣斬敵將的猛人,非常少!而龐德就是其中一個!

    當時馬騰聽從曹操的命令,帶領龐統進攻依附於袁尚的郭援、高幹,兩軍交戰,馬騰成功擊敗了郭援、高幹,但一直沒有找到郭援的首級,正當眾人以為郭援已經逃離了,龐德開啟自己的布袋,眾人才赫然發現,原來龐德將敵軍主帥給斬首了,龐德最終也因此大功被升遷為中郎將,封都亭侯。

    龐德在馬騰手下,已經勇冠三軍,地位上也已經做到了很高的位置,他要想更進一步,已經不可能了,除非馬騰做大做強。但是馬騰打了一輩子仗,想要享受一下生活了,他直接投降了曹操,跑到曹操那邊過好日子去了,於是龐德歸屬了馬超,想要跟隨馬超打出一片天下!

    相比於年邁的馬騰,年輕的馬超,頗有志氣,所以龐德決定好好輔助馬超,但是在接下來的作戰中,馬超卻敗給了曹操,只能灰溜溜的投靠了漢中張魯。當時的龐德,原本是可以就此投降曹操的,但是他不願意背叛馬超,因為一時的失敗,並不意味著永遠的失敗,龐德認為馬超還是有機會的,所以他一直沒有背棄馬超。但是當馬超再次起兵對抗曹操時,他還是遭到了大敗,損兵折將,這一下龐德的心理就受不了了。

    龐德早就是軍中悍將了,他之所以一路追隨馬超,就是因為馬超年輕有志氣,跟隨馬超可以打出更好的成績,然而現在馬超已經不行了,三番五次敗於曹操之手,沒有了翻身的籌碼,所以龐德心裡開始盤算,到底還要不要繼續跟隨馬超?最終,龐德決定,不再繼續追隨馬超,於是兩人分道揚鑣,馬超帶人投奔了劉備,而龐德則留下來效忠張魯,並最終同張魯一起投降了曹操。

    襄樊之戰中,關羽將曹仁打得只能據城力守,於是曹操命于禁和龐統統兵前去支援。此戰中,龐德雖然戰敗,但是他寧死不降的氣節,卻震驚了所有人!于禁和曹操相知三十年,最終卻選擇了投降關羽,而龐德才投降曹操沒多久,卻寧願為曹操盡忠,令眾人感嘆,自此龐德也成為了忠義的典範,受到眾人的傾羨。然而大家在感慨龐德對曹操的忠心之餘,卻也非常好奇,龐德為何寧死也不願意投降蜀漢呢?他為何如此執著呢?

    關於龐德寧死不降的原因,三國演義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演義中認為,龐德之所以不投降關羽,乃是因為關羽太過高傲,且龐德已經和哥哥龐柔、舊主馬超恩斷義絕,甚至還有仇,所以他不願意投降蜀漢。然而事實上,正史中龐德寧死不降的原因,遠非這麼簡單!不信你看龐德臨死前說了什麼!

    龐德臨死前說的話

    龐德戰敗被捉,關羽曾經想勸降龐德,但是龐德寧死不降,直接說出了這麼一番話,令關羽大怒。

    《三國志》:羽謂曰:“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德罵羽曰:“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遂為羽所殺。

    很多人看這段記載,都是一掃而過,認為龐德就是一個忠心耿耿的人,然而如果我們站在龐德的角度來細品,將會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

    回顧龐德的一生,他之所以不隨同馬騰投靠曹操,去過養老生活,反而跟隨馬超四處征戰,很明顯龐德這個人並不安分,他並不是一個隨波逐流之人,相反,他是一個功利心非常強的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他想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下,所以他才會選擇年輕有志氣的馬超,要不然以龐德當時的地位,他完全可以跟隨馬騰前去享樂。

    龐德功利心強,所以選擇了馬超。而當馬超實力不行後,他又選擇了和馬超分道揚鑣,投靠了張魯。張魯戰敗以後,他又跟隨投靠了曹操。從龐德這一系列變換主公的行為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忠心耿耿的人。也就是說,龐德對曹操,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忠心,他只不過想要個更好的發展機會而已!

    那既然現在曹軍已經戰敗,關羽已經獲勝,且當時的關羽威震天下,曹操接連在漢中、襄樊戰場失利,龐德又為何不趁機投靠關羽呢?現在投靠關羽,似乎也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而且就曹操對待降將的操作來看,其實他是非常不信任降將的,也就是說龐德在曹營的處境並不是非常好,那些認為龐德感恩於曹操的賞識,所以忠心耿耿的看法,完全就是瞎扯!

    龐德和曹操之間,就是簡簡單單的主僕關係,龐德之所以投靠曹操,是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曹操也是看中了龐德的能力,所以才任用龐德,兩人之間就是拿錢辦事的狀態,根本沒有惺惺相惜的感覺。那麼既然如此,龐德為何還要對曹操如此忠心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

    一、龐德還有點榮譽感。龐德跟馬超混了這麼久,本來是想打出一片天地的,結果始終沒啥成就。人到暮年,建功立業的機會越來越少,好不容易等來了襄樊之戰,誰知道會那麼倒黴地碰到天降大雨,被關羽打了個水淹七軍。對於龐德來說,投降本來是無可厚非的,可投降關羽了,他需要多少年才能洗刷投降的恥辱呢?當年他跟著馬超投降張魯,可以解釋為戰略撤退,跟著張魯投降曹操,可以解釋為歸順大漢,現在跟著于禁投降關羽,又算什麼呢?

    打了一輩子仗,到老了卻什麼都沒撈到,一旦投降,還可能會遭到數不盡的恥笑,需要好幾年的功夫才能洗刷這份恥辱,他真的還有那個機會嗎?與其多活幾年,留下千古罵名,還不如痛痛快快地死去,也算是給自己一個完美的落幕了,至少後人提起自己,也會稱羨自己的氣節!所以說,最終龐德為了自己的榮譽感,選擇了寧死不降。

    二、龐德為了保護家人安全。于禁之所以能夠投降,乃是因為他和曹操的交情非常深厚,兩人相交三十年,曹操不會因此斬殺于禁,也不會過分為難於禁的家人,所以于禁投降沒啥事。但龐德不同,龐德本就是降將,要是他現在又投降了關羽,曹操勢必拿龐德的家人開刀,殺雞儆猴。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龐德才寧死不降。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打定了主意寧死不降,所以龐德才會用話語激怒關羽。我們看關羽和龐德的對話,很明顯關羽還是有愛才之心的,他本不想殺龐德,但是龐德卻出言侮辱劉備,令關羽不得不痛下殺手,其實這乃是龐德故意為之的,因為他就是希望關羽動怒,快點把他殺了,要是關羽不殺他,那他才是真的慘!

    要是關羽不殺龐德,直接把龐德關起來,按照古時候的那種通訊條件,好的情況下,曹魏會以為龐德被抓了,不好的情況下,曹魏便會以為龐德投敵了,反正龐德沒死,就肯定有問題。於是乎,龐德的名聲就很可能受到質疑,龐德的家人也可能受到侵害。要是關羽再使壞,故意對外宣稱龐德已經投降,那龐德就真的被坑慘了。所以說啊,站在龐德的角度來看,激怒關羽,死快點其實是最好的選擇!

    結語

    總的來說,龐德臨死前所說的話,就是在故意激怒關羽,希望關羽快點將其誅殺,以便將他的死訊傳回魏國。這樣的話,不僅成就了龐德的名聲,而且可以保護龐德的家人。而關羽也是一個明白人,他成全了龐德,就像曹操當年成全他一樣!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

  • 6 # 雁陽飛舞

    龐德和大哥龐柔關係非常差,誓不再見那種,窮途末路之時投降曹操,曹操待他很厚道,龐德心存感激,有一種以前都是跟著軍閥幹,現在是為國家出力的感覺,所以對曹魏十分忠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超隱形助聽器價格是多少?老人能否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