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長樂
-
2 # 日月流雲
強迫症,嘿嘿。
崇拜一個人,對他的失誤也會欣賞,如果不一模一樣,總會覺得味道不對,寫錯了再修改的從結字法到章法佈局肯定和沒出錯的是不一樣的,需要重新調整佈局,不全盤照臨總會覺得難以寫出原貼的味道。
天下第一的名頭真心不是浪得虛名,相信水平越高的大師越會對帖子崇拜,全盤照臨也是對書聖得敬重吧。
-
3 # 老槐筆墨
《蘭亭集序》是書聖王羲之的頂峰之作,是歷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一行書”,是書法史上的神創之作。
因為是文人聚會的即興之作,又是書於詩酒之後,難免有塗改之處。這裡略舉幾處:
毫無疑問它就是一份草稿。但因其書寫技法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嚴謹中透著飄逸,端莊中帶著靈動,書寫過程隨心所欲,人筆合一,所以,其書法藝術沒有因這幾處塗改受到影響。
後人在臨摹《蘭亭集序》的時候,為了體會、研究、再現其章法之美,往往會照臨這些塗改之處。
-
4 # 書法藝術空間
後人在臨摹時不改正,是為了更好的追求當時的意境,回味當時王右軍書寫的情形,如果改過來,就不是臨摹了,而是創作了。
-
5 # 子衿書法
王羲之《蘭亭序》中塗抹的地方,如果加上修改也算上的話超過二十處。
三百二十四字的小短文,竟然有二十多處塗抹修改,按今天的書法展覽標準,肯定連海選的資格都沒有。幸運的是,古代人不辦展覽。他們收集作品,為的是學習,所以,並不在意有沒有塗抹。而在意於作品中精妙的筆法。
臨摹的人為什麼不把塗抹的地方改正過來?王羲之塗抹修改的地方已經修改好了,後人為什麼還要修改呢?你的意思是為什麼後來的臨摹者對塗抹的地方也照樣臨摹下來。為什麼不把它按照正確的寫下來,這樣在觀賞時會好看些。是吧。
現在留傳下來的《蘭亭序》有臨本和摹本。還有石刻拓本。石刻和摹本都是忠實的按照《蘭亭序》原樣複製的,原作是什麼樣,就儘量複製成什麼樣。臨的這一部分為什麼也照著臨下來呢?
臨本比較有名的是虞世南、褚遂良、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人的。除了虞世南、褚遂良的是有塗抹的,趙孟頫等人臨的就沒有。可能的原因,是虞世南和褚遂良是奉李世民之命原樣臨寫。或許是其他什麼原因,因為沒有史料的記載,不得而知。
回覆列表
好的。《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乘興之作。我們開以想像當時王羲之深思如湧,揮毫落墨,洋洋灑灑的情景,成就了千古美文,同時也成就了天下第一行書。鑑賞這幅作品,會發現有多處塗抹修改的痕跡。這些痕跡由於著墨的輕重不同,我們依稀可辨認得出那被蓋被刪的字跡,如果我們仔細揣摩這些改動的地方,我們就會有意外的收穫。
“崇山”二字無疑是後加上去的,還有蓋和刪改等塗改的痕跡,使文章更好表情達意,增加感情色彩,優美環境乃神來之筆。
後人在學習臨摹時,為了更好的追求完美,追求意境,回味王羲之當時書法的神態,瀟灑的身姿,揣摩味道,照其原樣臨寫,不差分毫。特別是,讓人在臨習時總會浮想聯翩,回味無窮,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妙極了,美極了。因此大家在臨習時一般都不改動,照原樣子臨寫最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