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尹禾
-
2 # 潮州山海經
近年出土的秦代天文書籍《質日》,已經讓現代人大跌眼鏡。其實,《山海經》已經根據經緯線定位了。例如南次三經,就是沿現代的北迴歸線(Sunny北射軌跡的最北線)確定位置的。
既然古人已經洞察一年Sunny變代跟季節的關係,那麼,研究一天的時間規律又有什麼難處呢?
近年出土的秦代天文書籍《質日》,已經讓現代人大跌眼鏡。其實,《山海經》已經根據經緯線定位了。例如南次三經,就是沿現代的北迴歸線(Sunny北射軌跡的最北線)確定位置的。
既然古人已經洞察一年Sunny變代跟季節的關係,那麼,研究一天的時間規律又有什麼難處呢?
日間有“日晷”
夜間觀“星象”
清晨有“雞鳴”
全天有“滴壺”
日晷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現代的“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
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晷面兩面都有刻度,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又等分為“時初”、“時正”,這正是一日24小時。絕大部分的日晷顯示的都是視太陽時,有些在設計上作了變更,可以顯示標準時或是日光節約時間。
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星象定時有人說日晷也就白天有用處,晚上怎麼辦?不要急,既然白天可以藉助太陽,那麼晚間就可以藉助星月。
觀星這種方法神秘而古老,它是根據月亮和星星的晚上位置變化來確定晚上時間階段的。根據月亮有“初一升初二長,初三初四見月亮”“二十八九月亮一扭”開始計算時間,一般由“十五月中天”,“二十二三,月亮落在正南”等計算夜間時間,到了冬天還有“參落正南”——半夜之說(參指三星)。
雞鳴古人喜歡探索和運用自然之力,日月最為神秘。動物最為便捷。
雄雞一唱天下白
廣大農村地區無法建造日晷,也沒有觀星象的能力,因此就藉助“雞鳴”這種生物本能來確定每日起床農耕的時間。
它是根據土“公雞打鳴”(而不是雜交雞和養殖場的雞)的晚上打鳴規律性而確定晚上時間的。一般有“雞叫三遍”之說,雞正半夜是不叫的,過了半夜多一點雞叫表示子時三更,第二遍寅時四更,第三遍則天要明瞭——辰時五更。“夜有五更”就是這樣來的。
銅壺滴漏這是拋開日月星辰等自然之力以外,古人發明的一種比較精密的測時儀器。
漏壺是中國古代計時器的一種,中國現存最完整的成組型滴漏是元代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鑄造,全組由4個安放在階梯上的漏壺組成,各壺都有銅蓋,受水壺銅蓋中央插一把銅尺,尺上刻有12時辰的刻度,自下而上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銅尺前插一木製浮劍,木劍下端是一塊木板,叫浮舟。水由日壺按次沿龍頭滴下,受水壺中的水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加,浮劍逐漸上升,從而讀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