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所謂的前掠翼飛機就是飛機機翼與機頭之間的夾角小於90°的飛機,這種飛機跟我們常見的後掠翼飛機有明顯的不同。德國早在1944年就進行了前掠翼飛機的相關試驗,下圖的Ju 287就是這架前掠翼飛機。

    後來美國和前蘇聯都曾經研製過前掠翼戰鬥機。比如說美國的X-29【下圖所示】和前蘇聯的Su-47金雕【再下一張圖】。

    這樣的前掠翼飛機在氣動和結構上說有諸多的好處。

    首先是這種飛機在飛行的時候氣流是從機翼的翼尖流到翼根位置【如下圖所示】,這樣的氣體流動更加穩定,不容易發生飛機機翼的失速,所以這種飛機的機動性更好。

    其次,前掠翼的飛機機翼產生的升力更加靠近飛機的重心位置,並且使機身重量的分佈更加均勻,因此結構上更加合理。此外,而且機翼的翼根更加靠近飛機的尾部,所以可以做的很寬大,產生更大的升力【如下圖所示】。

    但是,前掠翼飛機始終沒有解決機身強度上的問題,簡單說就是前掠翼飛機在飛行的時候更加容易損壞。

    有人可能不理解其中的原理,為什麼受差不多大小的力,後掠翼飛機就沒有什麼問題,前掠翼飛機就不行呢?

    其實這其中的原理也很簡單。在飛機飛行的過程中,氣流會對機翼產生向後的力,對於我們常見的後前掠翼飛機,這個力是拉力作用,如果我們把機翼想象成一根彈簧的話,彈簧會被拉長;而對於後掠翼飛機,這個力是壓力作用,如果我們同樣把機翼想象成一根彈簧的話,這個彈簧會被壓縮。

    然後你拿出來一張紙,平坦在桌子上,首先試著往兩邊拉,可以發現這張紙只要沒有缺口,可以承受很大的力,甚至於你都沒辦法扯斷這張紙;但是你反過來,把這張紙從兩邊往中間壓,然後你就會發現只要很小的力紙就“鼓起來了”,根本就沒有辦法承受什麼裡。而這個現象在力學裡面就叫“翹曲”,比如說下面這張動圖說的就是翹曲——一根細長鋼柱你想拉斷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如果你用壓力壓,那麼這根鋼柱很容易往外一彎就塌了下去,這個過程是不穩定的,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

    而前掠翼飛機就是這樣,機翼這種比較薄的構件不太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容易發生失穩造成結構破壞。

    除此之外,這種結構在氣動上有很不穩定的一面。

    一方面,前掠翼飛機機翼產生的升力會使飛機仰頭【後掠翼飛機則是使飛機低頭】,而飛機仰頭之後飛機機翼產生的升力就更大了,這樣就形成了惡性迴圈,如果不加控制飛機會整個翻了過去。

    另一方面,機翼在氣流的擾動之下很容易發生“顫振”。顫振這個詞是氣動彈性學裡面的詞語,原理非常複雜,但是你只要拿出來一張紙對著這張紙的邊緣猛吹氣,就會聽到這張紙發出尖銳的哨聲——這就是顫振,而前掠翼飛機機翼的翼尖就很容易發生顫振,容易造成結構的損傷。

    所以說,前掠翼飛機雖然在結構和氣動上有一些好處,但是也有結構強度和氣動穩定性上有致命的問題,最後美國和前蘇聯都放棄了研究。

  • 2 # 科羅廖夫

    上世紀60到70年代,美國整整打了10年的越南戰爭,雖然贏得了每一場戰役的勝利,最終卻輸掉了越南戰爭。所以,在上世紀70年代美軍撤離越南後,北約軍隊閃電攻入西貢,南越政權被打垮了。這對於當時正忙於與蘇聯爭霸的美國來說,無疑是個尷尬的時刻。幾十年後,越戰令美國尷尬的那一幕,今天正在阿富汗重現。

    美國所主導的國際聯軍尚未全部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就已經迫不及待地發起進攻,兵鋒已經逼近距離首都喀布林西郊20公里處。換句話說,一旦在國際聯軍全部撤出阿富汗之後,喀布林極有可能無法避免被攻陷。這也就難怪有分析認為,聯軍撤走之後,加尼政權可能撐不過6個月。

    聯合國秘書長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德博拉·萊昂斯在安理會有關阿富汗局勢的通報會上表示,隨著美國及其北約盟友的軍隊撤離,從政治到安全、從和平程序到經濟,阿富汗局勢“可能滑向可怕的情境”,整個國家即將崩潰。

    這是阿富汗首都喀布林市中心的一個主題照片展。該展共展出8000多名在阿富汗戰火中不幸遇難的阿各界人士生前照片,每幅照片均配以遇難者身份和遇難時間加以說明。

    更讓美華人感到尷尬的是,他們一手所扶植起來的阿富汗政府軍,根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它們在與塔利班作戰的時候,不是一觸即潰,就是乾脆成建制投降。根據外媒報道,在此之前,阿富汗政府軍已有至少7個成建制的美式步兵營,在指揮官的帶領下集體向塔利班投降。

    塔利班為了展示他們的勝利成果,還特意在社交媒體上,公佈他們堆積如山的繳獲美製武器裝備。很顯然,就阿富汗政府軍的這種戰鬥力,根本用不到6個月,美國在阿富汗所建立的 “民主政權”,將會像歷史上的南越政權那樣迅速垮臺。

    歷史總是存在諸多驚人的相識,歷史上的越戰,美國之所以遭受失敗,損失慘重僅僅只是當中的一部分因素。更重要的是,為了與前蘇聯爭霸的需要,才是導致美國撤軍的決定性因素。

    現如今,美國在阿富汗的處境,要遠比歷史上越南戰爭的處境好多了。所以說,美國在徹底搞亂阿富汗之後撂挑子走人,跟其在戰場上付出的代價沒多大關係,更重要的是,美國挑起與俄羅斯等戰略競爭對手的軍事對抗,迫使華盛頓不得不把更多的軍事資源投入到大國對抗“戰場”中去,這也是美國下定決心從阿富汗撤軍的主要因素。

    不過,美國在阿富汗戰場處境雖然比越戰優越得多,但美軍撤出阿富汗,再次向全世界證明,美國根本就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這對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和影響地位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結束一場戰爭所無法彌補的。

    更要命的是,今天的拜登政府,運氣也遠遠不及當時的尼克松政府。畢竟,當時的美國還處於巔峰狀態,有一幫盟友還願意聽它的調遣。同時,其對手也是一個經濟和軍事戰略發展極不平衡的紅色帝國。

    相比之下,美國現在正在走下坡路。而且,拜登現在所要面臨的對手,卻是一個經濟大國和一個核大國的聯合體。另外,美國影響力已大不如從前,很多盟友都不願意捲入美國所挑起的大國對抗漩渦中。這些因素的存在,對美國維持其霸權地位而言,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現如今,塔利班攻陷喀布林幾乎已成定局,而加尼政權被打垮,所證明的並不僅僅只是美國阿富汗戰略的失敗,同時更是預示著美國干涉主義已經被終結、甚至還有可能是美國霸權體系崩潰的一種前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補水好用的適合學生的平價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