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為老巷
-
2 # 文化名藝
“先做人再經商”,此句在《論語》並無具體描述。而深入《論語》經典中的微言大義,卻說透了做人之道的思想和智慧。將《論語》孔子之“智”思想,與現代進行融匯運用,演繹於經商之中的。
一部論語治人心,但在《論語》所言及的“仁”、“義”、“禮”、“ 智”、“ 信”、“ 勇”、“孝”等,能夠遵從規律,恪守德行融匯貫通。
正人先正己——做人之道最重要的是什麼?
《論語》作為千古儒家第一書,孔子以一部《論語》說透了做人之道的智慧,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等思想。
回顧經典,《論語》思想的核心,就是如何做人。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孔子之“智”悟商道?
《論語》是中國儒學核心的思想,不僅釋放的文化大成,更可謂半部論語治天下。
如何運用《論語》孔子之“智”,“見危授命,見利思義”;“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等思想。
在孔子看來,唯有以“仁”為根本,人們才能夠明智,才能夠分辨與判斷是非。
回顧經典,習《論語》既要學做人,更可以融匯貫通學商道。
“先做人再經商”,一個人取得成功或贏得榮耀,也許值得欣賞,但一個人能夠“訥於言而敏於行”更值得嘉許。孔子以一部《論語》,開創了中國文化無限延展的可能性。
以人為鑑,可明得失。融匯貫通學做人,無論商道各業,《論語》一書對於華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述而》 孔子認為,想富貴是人之常情,也是每個人應該追求的。但是,不是正義之法取來的富貴,還不如做個執鞭之士。富,指的是財產,擁有多少錢。顯然,孔子不欣賞那些為了名節,把自己窮著,餓著的讀書人。 貴呢,指的是自己的身份地位,在社會上的地位。人人都想富貴,都想通達。有一次,孔子發感慨說,顏回這麼好的道德學問,居然連飯都吃不飽,覺睡得都不安穩;子貢雖然德行比顏回差一大截,跑去經商,卻賺了不少錢。 顯然,孔老夫子是欣賞顏回的。孔子自己周遊列國,經過衛國時,衛國國君趕緊請孔子面談,商量孔子的薪水問題。衛國國君問:孔丘,你在魯國拿多少錢啊?孔子回答:六萬石。六萬石是一個不小的數目,衛國國君居然連價都不還,一口答應下來。拿著這麼高的俸祿,孔子居然辭官不幹了。 起因是衛國國君問孔子怎麼打仗。中國文化一向是愛好和平的。孔子是什麼人啊?中國文化的奠基人,儒家文化的開創者,一聽打仗,馬上火了,說:如果您問禮樂,我還學過一點,至於打仗,我還不會。說完,立刻拎包走人。孔子年輕時放過羊,當過倉庫管理員,沒丟過羊,沒算錯帳,行行是狀元。所以,當有人問,仁義和富貴,怎麼選擇?孔子彪悍的回答:當個守門人!所以,先做人,後做事,也是儒家文化的傳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