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叫法,不同的稱謂!
稱謂釋義
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初度:週歲。《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東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
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教數:9歲。
外傅:10歲,出外就學。
束髮: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束髮」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古代年歲的別稱。
舞勺:13歲。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雲:‘謂用干戈之小舞也。’”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強壯:指四十。《續焚書》卷一·書匯:兄雖強壯之年,然亦幾於知命矣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花甲(耳順):指60歲。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
此外女孩子在家人之後,她的髮型和服侍也會不一樣。據我所知,古代已經嫁了人的女孩子頭上會插一根木釵,然後把頭髮給盤起來!
如果是這個女孩子嫁人後她的丈夫去世了,她是要為他的守寡的!古代對守寡的婦人叫法也不一樣,具體叫什麼我忘記了!
在古代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叫法,不同的稱謂!
稱謂釋義
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初度:週歲。《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東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
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教數:9歲。
外傅:10歲,出外就學。
束髮: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束髮」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古代年歲的別稱。
舞勺:13歲。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雲:‘謂用干戈之小舞也。’”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強壯:指四十。《續焚書》卷一·書匯:兄雖強壯之年,然亦幾於知命矣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花甲(耳順):指60歲。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
此外女孩子在家人之後,她的髮型和服侍也會不一樣。據我所知,古代已經嫁了人的女孩子頭上會插一根木釵,然後把頭髮給盤起來!
如果是這個女孩子嫁人後她的丈夫去世了,她是要為他的守寡的!古代對守寡的婦人叫法也不一樣,具體叫什麼我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