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欠你的幸福怎麼還

    不敢苟同,前幾年拍過幾部關於元朝的連續劇,比如《忽必烈傳奇》,但凡響平平。我認為即使再拍幾部也幾乎不會火,原因如下:一、語言關。元朝是蒙古人的天下,官方語言是蒙語,而蒙古人對漢文化並無嚮往。語言不通就代表一種態度,元朝對漢人的禮儀文化都不太在乎,也比較抵制。元朝十幾代掌權者,除了忽必烈粗通漢語、順帝妥歡帖木兒精通漢語以外,其他皇帝一輩子都說的是蒙古語。所以如果把元朝拍成連續劇,就要拍一部蒙語的電視劇了,如果真講蒙語大多數人聽不懂,全程漢語違和感有點強,就像當今無論古今中外、東西南北、城市農村,無論是黃土高坡上的羊倌,還是抗日神劇裡的太君,一開口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聽著就彆扭,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二、文化關。當時漢文化處於弱勢,元朝的文化組成極其複雜,既有中亞的伊斯蘭文化,也有歐洲的基督教文化,還有元朝所尊奉的藏傳佛教文化,複雜之極。而且,蒙古人的姓名太過於複雜,非蒙古族的人很難分得清,寫幾個元朝皇帝的名字來感受一下:

      元順宗:孛兒只斤.答剌麻八剌

      元仁宗:孛兒只斤.海育黎拔力八答

      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歡帖木兒我們平時看的劇,從上古到現代,絕大多數都是漢化的名字,對於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邁進新時代的我們來說,對蒙元文化不是太感冒,它還與清朝不太一樣,清朝統治者一生也就一個年號,滿族官員也有漢名,像鰲拜、索尼、和珅,很好記。元朝與清朝最大的區別是——元朝的漢化程度很低,清朝的皇帝,受過非常系統的漢化教育,對漢文化的掌握程度不低於普通的漢人士大夫。到了晚清,滿人說滿語已經十分困難,而元人光記名字都費勁,幾十個這樣的名字簡直要了命啊,看兩集就得暈菜。

    三、感情關。蒙元的歷史是一部不斷擴張、征服和殺戮的歷史,忠實地展現出來,會被噴成太血腥,醜化蒙古族,如果真拍出元朝統治者怎樣對待宋朝百姓,怎樣侮辱宋朝皇室,可能會加劇民族仇恨,與當下民族團結的基調不合。如果進行藝術化處理,又會被批成不尊重史實,美化殘暴的統治者。

    四、戲份關。元史本身就是一筆糊塗賬,蒙元開始是沒有文字的,處於半原始部落狀態。成吉思汗及他們之前的歷史,幾乎是民間的口頭傳說,雖然立國之後用藏文創制“蒙古新字”作為官定的蒙古文,但是懂的人很少,實用很有限。另外,蒙元作為一個以暴力起家的王朝,對文化很不重視,並沒有像其他朝代一樣有記載歷史的良好習慣。雖然立國後有大量漢人官吏加入,但是被歧視,地位非常低,根本不能參與任何高級別的決策,跟不可能掌握這些高級別的史料。不誇張地說,元朝實在是一個沒什麼存在感的朝代,並不是說元朝沒出人才,而是時代背景不適合拍戲,它甚至連個對手都沒有,春秋戰國秦漢三國隋唐宋明無不是縱橫捭闔、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時代,有鬥爭才有看點,可元朝最跌宕起伏的時期就是元末了,拍著拍著就到明朝了,就有點脫綱了。

    總之一句話:”元劇水太深,導演把握不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世界虛無世界垂釣等級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