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3456198709

    魏益君

    “茶磨山前水似苔,紅妝隊隊踏青回。衣香花氣燻人醉,蛺蝶蜂兒撲面來。”這是明代王寵的《踏青》,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踏青亮麗的紅妝風景線,春天裡麗人如雲,衣香花氣、蛺蝶蜂舞,讓人沉醉。

    踏青,古時也叫行青、探春、尋春等。踏青習俗由來已久,據說遠在先秦時就已形成,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 古人踏青,內容豐富多彩,或觀賞山川風光,遊覽名勝古蹟,或野炊、採摘、放風箏等。歷代文人墨客更是與踏青結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踏青詩”。

    “四野春工遍,柔風動賞心。踏青喧柳陌,舉白醉花陰。”宋代趙汝燧的《踏青》,春風輕拂、柔情似水,想必佳人同遊,景未醉人人自醉了!還有宋代吳可的《踏青》:“幽居懶慢養餘生,強為春風處處行。藉草弄花終少味,尋山愛竹尚多情。”再有明代鄧氏的 《東園踏青》:“芍藥叢邊露氣沉,步隨芳草共幽尋。桃花薰日紅濃淡,柳葉迷煙翠淺深。何處香泥忙社燕,誰家晴檻噪時禽。悄寒羅襪渾無力,斜倚東風碧樹陰。”這些都描繪出晚春踏青的美好。

    宋代蘇軾的《和子由踏青》,把踏青的場景表述得淋漓盡致:“東風陌上驚微塵,遊人初樂歲華新。人閒正好路旁飲,麥短未怕遊車輪。城中居人厭城郭,喧闐曉出空四鄰。歌鼓驚山草木動,簞瓢散野烏鳶馴。何人聚眾稱道人?遮道賣符色怒嗔:宜蠶使汝繭如甕,宜畜使汝羊如麇。路人未必信此語,強為買服禳新春。道人得錢徑沽酒,醉倒自謂吾符神!”東風微拂的田間小路上驚起了微塵,遊人們開始來到野外感受春天的喜悅與溫馨。人們難得清閒,正好停車在路旁小飲,麥苗短而柔韌,不怕那輾軋過來的車輪。城裡人厭倦了高高的城牆,嚮往著郊外的景緻,許多人家一大早就爬起來,鬧騰騰地湧出城來踏青。

    宋詞裡的踏青給人另一番韻味。宋代歐陽修的《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鞦韆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在南郊的園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風中,時時聽到馬的嘶鳴。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樣大小,細嫩的柳葉,像眉毛一般秀靈。春日漸長,蝴蝶飛得多麼輕盈。花上露珠晶瑩,春草茂密如煙,這戶人家已放下窗簾。她蕩罷鞦韆格外疲倦,輕解羅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樑上雙燕。

    還有宋代張先的《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更是給人一種鞦韆蕩春的美好:“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鞦韆遊女並。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吳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競賽著小龍船,遊春少女們成對地蕩著竹鞦韆。有的在水邊採集花草天晚依舊留連。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來牽如蟻線。遊女們走了遠山逐漸昏暗,音樂停下庭院顯得寂靜一片。滿院子裡月光清朗朗的,只有無數的柳絮飄過得無影也無羈絆。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浮橋沒水不勝重,野店壓糟無復清。”跟著古典踏青尋芳,來一次穿越遠古的春天旅行,身也舒暢,心也明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護理依賴賠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