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媽祖信仰是中國沿海地區最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據說全世界各地有媽祖廟近5000座,媽祖信徒達兩億人之多。湄洲島作為媽祖的誕生地和祖庭所在地,每年都吸引了海內外無數的信徒前來朝拜,尤其是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和九月初九媽祖昇天日,朝拜活動更是盛況空前。媽祖祭典於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是中國首個世界級信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湄洲島也因而被譽為“東方麥加”。
湄洲島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東南42公里處,距離大陸僅為1.82海里,因為形似娥眉而得名。湄洲島沒有橋樑連線大陸,上島必須乘坐輪船。
船大約開了十幾分鍾就到了,上岸時仍可見到不少漁船停泊在碼頭邊。
這是媽祖廟的“聖旨門”,前面的廣場是每次祭典時樂舞表演的地方
大殿依山⛰️而建
媽祖廟正殿裡有兩尊媽祖,後面的一尊稱為“鎮殿媽祖”,前面為“出巡媽祖”,每當出巡媽祖出巡時,鎮殿媽祖就坐鎮大殿供信徒朝拜。
門柱上有副有趣的對聯,咋一看不知所云。當地導遊解釋這幅對聯是運用了古漢語通假字的特點,上聯是“齊齋,齊齋,齊齊齋,齊齊齋戒”。
下聯是“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
繼續往上攀登就到了媽祖昇天處。媽祖出生於湄洲島,據說從出生到滿月都不曾啼哭,於是家人給她取名為“林默”。雖為漁家女,但她經常在海上見義勇為,救苦救難,因而深受百姓的崇敬。相傳公元987年的重陽節,林默同諸姐一起攀登到此處,跨上祥雲,昇天而去。鄉人感其美德,就在她昇天處建廟奉祀。
這間廟異常小,估計僅有一平方多米,不少遊客排著隊進入拜拜。
繼續往上就到了中軸線的最高點 -朝天閣,裡面供奉的是黑臉媽祖,據說黑臉的由來是因為信徒日夜焚香朝拜,香火將媽祖的臉都燻黑了
再往上就是媽祖山的最高點 -媽祖雕像所在地。這尊雕像高14.3米,由365塊花崗岩砌成,遠遠的在海上就可以看得到。
從山頂下來後,可以沿著南軸線,去看看號稱“海上布達拉宮”的媽祖新殿建築群。大殿依山勢而建,呈軸線佈局,落差達65米,遠遠從海上望去,有布達拉宮的氣勢。
插一張網上找到的這組建築群的照片,是從海上拍攝的,可以看得比較清楚這組建築群的全貌。
這方巨大的印璽是“媽祖印”,比原物放大了350倍,原件是清代御賜寶璽,刻有“湄洲祖廟天上聖母 護國庇民 靈寶符笈。
建築群的最下面是一萬平方米的天后廣場以及26.5米高的大戲臺,是祖廟大型祭典和舉行盛大活動的場所。這組建築應該是近年所建,二十年前我第一次上湄洲島的時候並沒有看到,但那時媽祖雕像已經矗立在山頂了。
有人說有海的地方就有媽祖廟,這話說得誇張了一點,但也道出了媽祖信仰傳播的廣泛,尤其是在臺灣,每個縣市都有媽祖廟,久盛不衰。媽祖也從一開始的漁民保護神,繼而演變成為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保護神,像我之前去的古汀州,雖然不臨海,但因為汀江水路運輸的緣故,也建有規模很大的天后宮。如今媽祖的信徒與日俱增,聽說媽祖很靈驗,不少人為生孩子都會專程趕去朝拜,難怪湄洲島祖庭變得如此熱鬧了。
>10媽祖信仰是中國沿海地區最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據說全世界各地有媽祖廟近5000座,媽祖信徒達兩億人之多。湄洲島作為媽祖的誕生地和祖庭所在地,每年都吸引了海內外無數的信徒前來朝拜,尤其是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和九月初九媽祖昇天日,朝拜活動更是盛況空前。媽祖祭典於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是中國首個世界級信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湄洲島也因而被譽為“東方麥加”。
湄洲島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東南42公里處,距離大陸僅為1.82海里,因為形似娥眉而得名。湄洲島沒有橋樑連線大陸,上島必須乘坐輪船。
船大約開了十幾分鍾就到了,上岸時仍可見到不少漁船停泊在碼頭邊。
這是媽祖廟的“聖旨門”,前面的廣場是每次祭典時樂舞表演的地方
大殿依山⛰️而建
媽祖廟正殿裡有兩尊媽祖,後面的一尊稱為“鎮殿媽祖”,前面為“出巡媽祖”,每當出巡媽祖出巡時,鎮殿媽祖就坐鎮大殿供信徒朝拜。
門柱上有副有趣的對聯,咋一看不知所云。當地導遊解釋這幅對聯是運用了古漢語通假字的特點,上聯是“齊齋,齊齋,齊齊齋,齊齊齋戒”。
下聯是“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
繼續往上攀登就到了媽祖昇天處。媽祖出生於湄洲島,據說從出生到滿月都不曾啼哭,於是家人給她取名為“林默”。雖為漁家女,但她經常在海上見義勇為,救苦救難,因而深受百姓的崇敬。相傳公元987年的重陽節,林默同諸姐一起攀登到此處,跨上祥雲,昇天而去。鄉人感其美德,就在她昇天處建廟奉祀。
這間廟異常小,估計僅有一平方多米,不少遊客排著隊進入拜拜。
繼續往上就到了中軸線的最高點 -朝天閣,裡面供奉的是黑臉媽祖,據說黑臉的由來是因為信徒日夜焚香朝拜,香火將媽祖的臉都燻黑了
再往上就是媽祖山的最高點 -媽祖雕像所在地。這尊雕像高14.3米,由365塊花崗岩砌成,遠遠的在海上就可以看得到。
從山頂下來後,可以沿著南軸線,去看看號稱“海上布達拉宮”的媽祖新殿建築群。大殿依山勢而建,呈軸線佈局,落差達65米,遠遠從海上望去,有布達拉宮的氣勢。
插一張網上找到的這組建築群的照片,是從海上拍攝的,可以看得比較清楚這組建築群的全貌。
這方巨大的印璽是“媽祖印”,比原物放大了350倍,原件是清代御賜寶璽,刻有“湄洲祖廟天上聖母 護國庇民 靈寶符笈。
建築群的最下面是一萬平方米的天后廣場以及26.5米高的大戲臺,是祖廟大型祭典和舉行盛大活動的場所。這組建築應該是近年所建,二十年前我第一次上湄洲島的時候並沒有看到,但那時媽祖雕像已經矗立在山頂了。
有人說有海的地方就有媽祖廟,這話說得誇張了一點,但也道出了媽祖信仰傳播的廣泛,尤其是在臺灣,每個縣市都有媽祖廟,久盛不衰。媽祖也從一開始的漁民保護神,繼而演變成為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保護神,像我之前去的古汀州,雖然不臨海,但因為汀江水路運輸的緣故,也建有規模很大的天后宮。如今媽祖的信徒與日俱增,聽說媽祖很靈驗,不少人為生孩子都會專程趕去朝拜,難怪湄洲島祖庭變得如此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