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25413074450

    這是一首詠物寓言詩。“行”是樂府的一種,是一種偏重於敘事的樂府詩。“欽䲹(pi)”是《山海經》中的一個神話人物,據說他和一個名叫鼓的神殺了葆江,觸怒了天帝而被誅,死後化為大鶚。只要這種鳥一出現,就預示著不祥的到來。沈德潛《明詩別裁集》認為此詩“應指分宜言。”分宜是權奸嚴嵩的老家,此代嚴嵩。這也就是說,此詩是以欽䲹假冒鳳凰這個寓言故事來諷刺嚴嵩的。

    全詩可分為兩部分。前七句是第一部分,敘述了欽䲹假冒鳳凰騙取了人們的信任,躋身明堂而毫無所施的情況。鳳凰,本是“神鳥”,據說是“五色備舉”,人們是很難見到的。現在突然有這樣一種鳥,而且它自稱是鳳凰,人們當然要信以為真了。沈德潛說:“鈐山(嚴嵩)讀書時,天下以姚宋目之。故有‘千秋不一見,見者國祚昌’之語。”嚴嵩中進士後,又“謁告還裡,居鈐山之東堂,讀書屏後者七年,而又能傾心折節,要結勝流”,“相與引合名譽,天下以公望歸之。”(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其一系列欺世盜名的舉動,竟一時騙取了人們的信任,推譽為唐代名相姚崇、宋璟一類人物而薦獻於朝。“明堂饒梧竹”中梧竹一詞,源出於《莊子·秋水》“惠子相梁”的故事,說鳳凰“非梧桐不止,非練(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梧竹”在這裡是說給鳳凰的待遇,“饒”是多的意思。嚴嵩在明世宗朝曾為太子太師,位為首輔,應該說是給他最大限度的“悟竹”了。但嚴嵩食民之祿,卻不思報答國恩,恃寵擅權,殘害忠良,賣官鬻爵,私吞軍餉,“國祚昌”運之事,長期未見,人們不得不產生懷疑:此鳥是真是假?

    後十句是第二部分。人們認清了欽䲹的本來面目:原來是一個卑鄙齷齪的不祥之物。詩中說早上見不到“鳳凰”,原來它躲在東門外的陰暗角落裡偷吃剛得的“腐鼠”,並在“啾啾唧唧”地抱怨得到的“腐鼠”太少,很不滿足。“腐鼠”的故事也出於《莊子·秋水》,鳳凰自空中飛過,鴟正在下面偷食腐鼠,以為鳳凰要搶它的食物,“仰而視之曰:‘嚇’!”這個故事一石雙鳥地說明了欽䲹的貪得無厭和妒賢嫉能。詩中又說晚上見不到“鳳凰”,原來它躲在西門外的陰暗角落裡向蒼鷹獻媚討好,乞求蒼鷹能分給它一點剩餘獵物。它一再抱怨,棲在“梧桐”樹上太清苦了,賞吃竹實也太飢餓了。這是在譏刺嚴嵩向下貪得無厭地敲榨勒索、魚肉百姓的醜行。詩中的“晨”、“夕”、“東門”、“西門”,是對比,但也是一種可以互相調換而不影響辭意的“互文”,無非是從早到晚,從西到東的意思。經過這樣長期觀察,終於扯去了欽䲹的面紗,真相大白:鳳凰是假,欽䲹是真。“眾鳥驚相顧”,人民付出了多少代價啊!教訓是慘重的。

    本詩明言欽䲹,實譏嚴嵩,託物寄諷,寓言顯豁。結構上按事物發展的先後順序,敷衍其事而歌之,縱橫馳騁,但又疏而不滯,完全符合樂府歌行體裁的要求。手法上前褒後貶,形成鮮明的對比,孰假孰真,自然涇渭分明。由於本詩是一首詠物寓言詩,故詩中多用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法,給人一種既含蓄,但又心領神會的感覺。語言上也一反“後七子”繁文縟節、藻飾太甚的弊病,比較質樸自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此日無事背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