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很多國內的歷史書籍中都說隋煬帝第一次徵高句麗的時候出動了士兵加民夫一共有兩三百萬人,但是後來前鋒部隊30萬人馬只有2700人逃回來被收容,對這個數字有學者持有很大的疑問。
在隋軍的損失這點上,南韓人出版的《高句麗史》中,上面說,隋軍一共是30萬人進犯高句麗(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其他的大多數隋軍將士應該沒有踏上高句麗領土),被高句麗軍打死的人也不過數萬而已,加上打傷和俘虜的人數他們估計隋軍的損失大概有20萬,也沒有我們歷史書籍上說的30萬人幾乎全軍覆沒(有的國內史書上甚至說隋軍是200萬人幾乎全軍覆沒,簡直是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加上考慮到隋軍被打傷的人數是他們估計的成分比較多,加上南韓歷史中歷來喜歡誇大自己,由此判斷出其實隋軍的傷亡和被俘虜人數應該是在10萬左右。至於在歷史書籍上說的只有2700人被收容,不排除大批與將領失去聯絡的部隊是自行逃亡回國了的,畢竟高句軍也沒有過分的追擊(估計他們也不敢)。
還有一點就是高句麗軍的傷亡人數,在南韓正史上記載的比較模糊,只是說高句麗軍“亦傷亡甚重”,但是在南韓民間的不少史書上說高麗軍的傷亡也在10萬以上,日本也有不少“多管閒事”的學者考察過高句麗軍在第一次隋煬帝東征中的傷亡,說是高麗軍的傷亡大致在10萬到15萬之間。
所以認為高句麗軍在第一次隋煬帝東征中的傷亡應該與隋軍不相上下,甚至應該要大於隋軍。到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隋煬帝東征中,隋軍就基本上是打勝仗了,特別是第二次創造了1000騎兵擊潰數萬高句麗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要不是國內出現叛亂而被迫撤退,第二次就可取得完勝。
其實隋軍並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差。畢竟隋軍還是有戰鬥力的,中國陸軍那是世界第一的,裝備也是十分先進的,高句麗人在初期和隋軍打野戰,這可以想就是他們的“傷亡甚重”的原因。
據史書記載,隋軍在回渡薩水之前,從未有敗績。因此戰鬥減員很少,而三十萬的軍力在遭遇突襲之後,最終只留下了2700人。對這一記載表示懷疑。
第一.隋軍統軍的九將,均為當時一流戰將,對於半渡設伏的常用伎倆居然毫無提防,一觸即潰,於情於理,都難以令人信服。
第二.高句麗重兵多分佈在鴨綠水的西側,在鴨綠水東側與薩水之間無論是城防和駐軍都勢必有限,要對訓練有素的隋軍形成有效狙殺並不容易,何況薛世雄的右翊衛軍團在撤退中成功地形成了防禦,而撤退的餘軍在穿越鴨綠水到遼河之間的敵軍重點防區時,卻再也沒有傷亡的訊息。
第三.三十萬隋軍幾乎被全殲,而統兵主將僅有斷後的辛世雄陣亡,逃生的2700人中集中了所有八個統帥的親兵和本部。在整體潰敗的亂軍之中,高句麗人的打擊未免也太有選擇性了。何況這被殲滅的30萬人中至少有10萬是騎兵,如果這些士兵都是那麼自覺保護統帥的話,想必也不會有這樣的潰敗。當然,也不能排除不少士兵藉機逃亡的假設。
畢竟隋朝的歷史是唐朝人寫的,我們現在的史書都是從唐朝人寫的歷史資料中看來的,作為滅亡隋朝的朝代,唐朝當然會把隋朝寫得更差些了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很多國內的歷史書籍中都說隋煬帝第一次徵高句麗的時候出動了士兵加民夫一共有兩三百萬人,但是後來前鋒部隊30萬人馬只有2700人逃回來被收容,對這個數字有學者持有很大的疑問。
在隋軍的損失這點上,南韓人出版的《高句麗史》中,上面說,隋軍一共是30萬人進犯高句麗(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其他的大多數隋軍將士應該沒有踏上高句麗領土),被高句麗軍打死的人也不過數萬而已,加上打傷和俘虜的人數他們估計隋軍的損失大概有20萬,也沒有我們歷史書籍上說的30萬人幾乎全軍覆沒(有的國內史書上甚至說隋軍是200萬人幾乎全軍覆沒,簡直是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加上考慮到隋軍被打傷的人數是他們估計的成分比較多,加上南韓歷史中歷來喜歡誇大自己,由此判斷出其實隋軍的傷亡和被俘虜人數應該是在10萬左右。至於在歷史書籍上說的只有2700人被收容,不排除大批與將領失去聯絡的部隊是自行逃亡回國了的,畢竟高句軍也沒有過分的追擊(估計他們也不敢)。
還有一點就是高句麗軍的傷亡人數,在南韓正史上記載的比較模糊,只是說高句麗軍“亦傷亡甚重”,但是在南韓民間的不少史書上說高麗軍的傷亡也在10萬以上,日本也有不少“多管閒事”的學者考察過高句麗軍在第一次隋煬帝東征中的傷亡,說是高麗軍的傷亡大致在10萬到15萬之間。
所以認為高句麗軍在第一次隋煬帝東征中的傷亡應該與隋軍不相上下,甚至應該要大於隋軍。到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隋煬帝東征中,隋軍就基本上是打勝仗了,特別是第二次創造了1000騎兵擊潰數萬高句麗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要不是國內出現叛亂而被迫撤退,第二次就可取得完勝。
其實隋軍並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差。畢竟隋軍還是有戰鬥力的,中國陸軍那是世界第一的,裝備也是十分先進的,高句麗人在初期和隋軍打野戰,這可以想就是他們的“傷亡甚重”的原因。
據史書記載,隋軍在回渡薩水之前,從未有敗績。因此戰鬥減員很少,而三十萬的軍力在遭遇突襲之後,最終只留下了2700人。對這一記載表示懷疑。
第一.隋軍統軍的九將,均為當時一流戰將,對於半渡設伏的常用伎倆居然毫無提防,一觸即潰,於情於理,都難以令人信服。
第二.高句麗重兵多分佈在鴨綠水的西側,在鴨綠水東側與薩水之間無論是城防和駐軍都勢必有限,要對訓練有素的隋軍形成有效狙殺並不容易,何況薛世雄的右翊衛軍團在撤退中成功地形成了防禦,而撤退的餘軍在穿越鴨綠水到遼河之間的敵軍重點防區時,卻再也沒有傷亡的訊息。
第三.三十萬隋軍幾乎被全殲,而統兵主將僅有斷後的辛世雄陣亡,逃生的2700人中集中了所有八個統帥的親兵和本部。在整體潰敗的亂軍之中,高句麗人的打擊未免也太有選擇性了。何況這被殲滅的30萬人中至少有10萬是騎兵,如果這些士兵都是那麼自覺保護統帥的話,想必也不會有這樣的潰敗。當然,也不能排除不少士兵藉機逃亡的假設。
畢竟隋朝的歷史是唐朝人寫的,我們現在的史書都是從唐朝人寫的歷史資料中看來的,作為滅亡隋朝的朝代,唐朝當然會把隋朝寫得更差些了